[发明专利]一种桦褐孔菌树莓刺莓组合物、桦褐孔菌树莓刺莓复合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41765.6 | 申请日: | 2015-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7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曲娟娟;黎扣扣;胡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贝加尔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738 | 分类号: | A61K36/738;A61K9/08;A61P35/00;A23L1/29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费碧华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桦褐孔菌树莓刺莓 组合 复合 口服液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和包含此中药组合物的复合口服液,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桦褐孔菌树莓刺莓组合物、桦褐孔菌树莓刺莓复合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中成药领域。
背景技术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十大疑难病之一。发病率极高,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纽约时报》报道,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居于世界首位,而且还继续恶化。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的前述最新研究则表明,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刚刚超过了美国:11.6%的中国成年人患有这种病,美国为11.3%,全球大约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都在中国。因此,阐明DM的治病机制及探索有效预防和治疗DM的措施刻不容缓。高血糖作为糖尿病主要代谢紊乱之一,在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NISHIKA等人发现保持细胞中线粒体产生的过氧化物正常水平可以预防3个与DM发生有密切联系代谢通路所引起的高血糖损伤。近年来DM的抗氧化治疗取得了较大突破,各种药物能通过不同的抗氧化机制治疗DM。在自然界中,可以用作自由基的抗氧化剂范围很广泛,种类很多,希望通过多方面的研究后,最终给人们一种可用的,抗氧化作用明确,而安全性甚为良好的制剂。
桦褐孔菌是一种寄生在落叶树上的菌,主要寄生于白桦树、银桦、赤杨等的树干或树皮下,形成不育的木腐菌。桦褐孔菌(白桦茸)俄文称作Chaga,是俄罗斯的一种民间药用真菌,东欧、俄罗斯、波兰、芬兰等广泛利用其来防治各种疑难杂症,如各种癌症(胃癌、肝癌、肠癌等)、心脏病、糖尿病,并能抑制艾滋病病毒,抗辐射,抑制蛋白质生物合成,抗有丝分裂及消除其活性等作用,被称作是上帝赐给苦难人类的一种神奇的礼物。近年的研究发现桦褐孔菌作为一种药用真菌,富含β-D-glucan(3-D-葡聚糖),其含量是名贵菌类红樟菌的30倍;SOD(超氧化歧化酶)的含 量是红樟菌的23倍,是灵芝的55倍。长期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实验表明:桦褐孔菌无任何毒副作用。可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延长传代细胞的分裂代数,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等。
树莓属于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是一种新兴的小浆果类果树。树莓叶中富含黄酮类物质、人参皂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对人体具有保健功能的物质。在树莓叶片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黄酮类物质,黄酮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据相关文献报道,树莓叶中黄酮含量要远高于树莓果和籽。Hassan Jouad(富克悬钩子)对正常和链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属的降血糖作用。刺莓果为蔷薇科植物山刺莓的果实,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其鞣质类成分含量较高,在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和癌变等几个重要方面显示出其独特的药理作用。
灵芝、花脸菇、猴头菇多糖:多糖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活性,是良好的免疫增强剂,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凝血、抗氧化等功能,也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等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桦褐孔菌树莓刺莓组合物和桦褐孔菌树莓刺莓复合口服液。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上述桦褐孔菌树莓刺莓组合物和桦褐孔菌树莓刺莓复合口服液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桦褐孔菌树莓刺莓组合物和桦褐孔菌树莓刺莓复合口服液组合在制备用于治疗糖尿病药物或保健品中的用途。
本发明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桦褐孔菌树莓刺莓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桦褐孔菌多糖25-35份、树莓叶黄酮15-25份、灵芝多糖5-15份、刺莓果浸膏粉10-20份、花脸菇多糖10-15份以及猴头菇多糖5-10份。
优选的,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桦褐孔菌多糖30份、树莓叶黄酮20份、灵芝多糖7份、刺莓果浸膏粉15份、花脸菇多糖12.5份以及猴头菇多糖7份。
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桦褐孔菌树莓刺莓复合口服液,其特征在于,每1000mL所述的口服液含有以下重量的各组分:桦褐孔菌多糖25-35份、树莓叶黄酮15-25份、灵芝多糖5-15份、刺莓果浸膏粉10-20份、花脸菇多糖10-15份、猴头菇多糖 5-10份、山梨酸钾1-2份、柠檬酸0.5-1.5份以及菊糖0.5-0.7份,蒸馏水补足1000mL。
优选的,每1000mL所述的口服液含有以下重量的各组分:桦褐孔菌多糖30份、树莓叶黄酮20份、灵芝多糖7份、刺莓果浸膏粉15份、花脸菇多糖12.5份、猴头菇多糖7份、山梨酸钾1.5份、柠檬酸1份以及菊糖0.6份,蒸馏水补足1000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贝加尔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贝加尔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417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艾灸用的线香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治疗嗜铬细胞瘤的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