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电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32709.6 | 申请日: | 2015-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594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索建国;陈敏坚;孙宁;王秋红;郭瑾玉;张彦林;林平;张海丰;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00 | 分类号: | B60L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4120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电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快速充电的供电技术领域,特别是用于对储能式电动公交车等电动车辆进行快速充电的集电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节能、环保等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储能式电动公交车辆应运而生,所谓储能式电动公交车辆是指使用超级电容来存储电能作为动力进行牵引,采用车顶受电器受流及回流,并利用乘客在站台上下车的几十秒的时间内快速完成充电,一次充电可保证储能式电动公交车辆运行至下一站再进行充电,正是由于上述特点,该车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推广使用。
受电器安装在储能公交车车顶,是储能公交车的充电受流装置。当储能公交车停靠在充电站时,受电器升起,集电头与充电站的供电轨接触,实现对储能公交车充电。
储能式无轨电动公交车受电器的集电头至少需要布置正、负、接地三个电极的触头或接触板,每次充电时必须对应充电站上的正、负、接地三个电极,而无轨公交车每次停车位置的位置并不一致,因此集电头装置在设计时就必须考虑停车的偏差,包括车辆横向位移的偏差,车辆纵向偏摆角度以及上下客时引起车身的轻微晃动。
传统的集电头装置体积大,且只有一个转动自由度,在停车偏差比较大的情况下将不能保证所有的电极都接触良好,充电过程容易出现电火花并烧损供电轨和集电头装置。
因此,如何提高集电头与供电轨接触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电头装置。该集电头体积小、重量轻、转动灵活,可以准确、稳定、安全地进行定位受电,从而提高充电性能,保证车辆正常安全行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集电头装置,包括:
连接组件,用于连接集电头驱动机构;
侧向受电组件,其通过旋转连接件与所述连接组件相连接,一侧集成有多道横向电极,所述电极以上下间隔的方式平行分布;
导向组件,连接于所述旋转连接件的旋转部,并位于所述连接组件和/或侧向受电组件的上方,其设有滚动部件。
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为弹簧悬挂装置,包括:
连接板,其上设有左轴孔和右轴孔;
活动支架,通过左支撑轴和右支撑轴与所述连接板上下滑动连接;
支撑弹簧,设于所述连接板与活动支架之间,其一端支撑于所述连接板,另一端支撑于所述活动支架。
优选地,所述左轴孔与左支撑轴之间以及所述右轴孔与右支撑轴之间分别设有直线轴承。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上设有调整螺钉,所述支撑弹簧的一端支撑于所述调整螺钉。
优选地,所述旋转连接件包括:
支架,用于连接所述连接组件;
受电组件安装板,用于安装所述侧向受电组件;
万向连接件,其固定部连接所述支架,万向旋转部连接所述受电组件安装板。
优选地,所述万向连接件为球关节活动机构。
优选地,所述万向连接件包括连接轴和万向轴承,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支架相连接,另一端通过轴套与所述万向轴承的内圈相连接,所述万向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受电组件安装板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受电组件安装板上设有导向组件安装板,所述导向组件安装于所述导向组件安装板的上方。
优选地,进一步包括弹性恢复装置,设于所述支架与受电组件安装板之间,用于保持所述受电组件安装板相对于所述支架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弹性恢复装置包括:
第一弹性支撑销,分左右沿水平方向布置于所述万向连接件以上的位置,其固定端连接所述支架,伸缩端支撑于所述受电组件安装板;
第二弹性支撑销,分左右沿水平方向布置于所述万向连接件以下的位置,其固定端连接所述支架,伸缩端支撑于所述受电组件安装板;
第三弹性支撑销,分左右纵向布置,其固定端连接所述支架,伸缩端向上支撑于所述受电组件安装板上与之相对应的水平支撑部位。
优选地,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轮盘支架,所述轮盘支架在周向上向外延伸有径向支臂,所述支臂的末端分别设有支撑盘,各所述支撑盘的顶部设有能够自由滚动的滚珠或滚轮。
优选地,所述侧向受电组件设有绝缘隔板,各所述电极分别通过两端的缓冲器安装于所述绝缘隔板。
优选地,所述缓冲器包括伸缩轴、外壳以及在所述外壳内部弹性连接所述伸缩轴和外壳的弹簧,所述外壳或伸缩轴连接所述电极,所述伸缩轴或外壳连接所述绝缘隔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327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车功率补偿和能量回收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变速器、动力传动系统和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