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成型地制造具有至少一个构件棱边的板形件的模具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21890.0 | 申请日: | 2015-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955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A.马特韦夫;R.施特鲁克;J.卡派;T.伯姆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2/20 | 分类号: | B21D22/20;B21D25/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陈浩然,宣力伟 |
地址: | 德国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型 制造 具有 至少 一个 构件 板形件 模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成型地制造具有至少一个构件棱边(Bauteilkante)的板形件(Blechformteil)的模具。
本发明此外涉及一种用于成型地制造具有至少一个构件棱边的板形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构件棱边被理解成带有显著的或突出的棱边走向变化(Kantenverlauf)的在板形件中成形的板形件棱边。尤其涉及所谓的设计棱边,其可具有较小的直至很小的例如小于2mm(在弯曲内侧处)的棱边半径。
在板形件的成型制造中,在这样的构件棱边的区域中可构造所谓的跟随棱边(Nachlaufkante),这出于美观原因且由于伴随于此的提高的模具磨损是不期望的。因此对这样的板形件的制造工艺提出较高要求。
在文件DE 10 2011 115 219 A1中提出应用两个几乎相同的拉拔模(Ziehwerkzeug),其中,待制造的板形件在第一拉拔模中成形大致完成且在此使待产生的板形件棱边位置精确地以增大的棱边半径来预成形且接着在第二拉拔模中仅还使板形件棱边完成脱模成形。
对于现有技术也还补充地参照文件DE 10 2010 049 264 A1。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说明一种所涉及的类型的模具,其不或至少仅在减小的范围中具有至少一个伴随现有技术的缺点。
这利用相应于一种用于成型地制造具有至少一个构件棱边的板形件的模具实现,所述模具包括模具下部和模具上部,其中,这些模具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的腔构造有用于在待制造的所述板形件处产生这样的构件棱边的至少一个模具棱边,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这样的模具棱边旁边,在同一模具部分中和/或在另一模具部分中布置有能够主动控制的至少一个保持装置,利用其在成型过程期间能够阻止或至少能够减少可能的至所述模具棱边的板材料流。本发明还延伸到一种用于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模具制造具有至少一个构件棱边的板形件的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其中,在成型过程期间借助于至少一个测量装置来检测在至少一个模具棱边的区域中可能的板材料流且由此来测定用于激活布置在所述模具棱边旁边的至少一个保持装置的必要的激活度。对于所有的发明内容类似地,本发明还给出了优选的改进方案和设计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成型地制造具有至少一个构件棱边的板形件的模具包括模具下部和(尤其相对于模具下部可动的)模具上部,其中,这些模具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的腔构造有用于在待制造的板形件处产生这样的构件棱边的相应的至少一个模具棱边。根据本发明设置成,在这样的模具棱边中的至少一个旁边,在同一模具部分中和/或在另一模具部分中布置有(通过从外部施加影响)可主动控制的至少一个保持装置(Rückhalteeinrichtung)和优选地多个可主动控制的保持装置,利用其在成型过程或拉伸过程期间可能的至相关的模具棱边的板材料流可抑制(或能够被抑制)或者至少可减少(或能够被减少)。
根据本发明的模具优选地是冲压模具(与冲压相联系的模具)且尤其是用于通过处于模具部分之间的板材料的深冲(或类似的)成型地制造板形件的深冲模具。待制造的板形件尤其是车身外壳件(Aussenhautteil)。
保持装置优选地包括至少一个保持元件和至少一个可控制的促动器,尤其带有可变的激活度(Aktivierungsgrad),用于主动操纵保持装置。尤其通过直接的或必要时还间接的力和/或运动加载实现通过促动器主动操纵保持元件。促动器例如可以是电动机、电磁的驱动线圈(Treiberspule)、气动或液力驱动器、压电的驱动器等。传统的弹簧等不是在根据本发明的意义中可控制的促动器。保持装置可包括多个保持元件和/或多个促动器,其必要时还可分开操控。根据本发明的模具可具有多个相同地或不同地构造的保持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218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