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渣除磷循环利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18286.2 | 申请日: | 2015-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43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刁江;谯勇;刘璇;谢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B3/06 | 分类号: | C21B3/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2 | 代理人: | 李明,张先芸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渣 循环 利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二次资源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渣除磷循环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钢渣是我国钢铁工业综合利用率最低的一项大宗固体废弃物,钢渣的综合利用是现代钢铁工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绿色、可循环的生态钢铁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按照每炼1 t钢产生120 kg钢渣计算,我国钢铁工业每年产生近1亿吨钢渣。工业发达国家历来注重钢渣的综合利用技术,美、德、日等国的钢渣利用率都在90%以上。目前,我国钢渣综合利用率仅有25%~30%,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我国每年有大量钢渣因无法有效利用而堆存处理,不仅占用大量土地,破坏生态环境,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浪费。
当前,国内主流的钢渣处理工艺为热闷(热泼)后多级破碎和磁选,得到的大块渣钢返回炼钢作冷却剂;具有磁性的钢渣粉返回烧结或高炉作为含铁原料使用;无磁性的尾渣则用于生产钢渣砖和水泥等建材。钢渣返回利用到烧结、炼铁、炼钢等工序,实现厂内有效循环利用渣中的铁和CaO等熔剂组分,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资源浪费,并节约运输成本。
采用目前处理工艺处理后的钢渣,有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就是有害元素磷带来的影响。磷元素是钢中最主要的有害杂质之一,在铁矿石选矿和钢铁冶金过程中,除磷均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由于钢渣中含有1%~3%的P2O5,因此钢渣的循环利用必然会造成铁水中磷元素的富集。根据宝钢的统计数据,烧结矿中钢渣配入量每增加10 kg/t,相应铁水中磷的含量会增加0.0076%。为减小磷富集对炼钢造成的不利影响,目前我国钢渣配入烧结矿的比例均低于3%;同时,对返回利用钢渣中的磷含量亦有严格限制,通常钢渣中磷含量超过0.8%则不能返回烧结使用。
为了减少磷对钢渣循环利用的影响,先后诞生过以下除磷方法:(1)利用含磷硅酸盐相比重比含铁物相小的特性,在高温熔融状态下使含磷物相自然上浮,达到分离的目的,然而该方法极为耗能且分离效果较差。(2)加碳粉还原或加硅粉进行热还原,使磷进入生铁或以气体的形式逸出;但碳热还原得到的生铁磷含量仍较高;硅热还原往往用于转炉溅渣护炉,对大量钢渣的除磷帮助有限。(3)在烧结过程中添加C6H12O6和CaCl2等脱磷剂进行气化脱磷;该方法脱磷效率较低。(4)利用强磁场使渣中的含磷物相和含铁物相分离;该方法需要将钢渣磨制极小的粒度。(5)利用强酸或强碱等对钢渣进行浸出。该方法易造成较大的铁损。(6)利用选矿的方法处理钢渣,实现渣中磷和铁的分离;该方法虽有一定效果,但除磷率不是很理想。
综上可以看出,由于种种原因,现有大多数钢渣除磷方法均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目前尚无经济有效、可应用于大规模生产实践的钢渣除磷方法。有鉴于此,为了充分利用我国大规模的钢渣二次资源,并最大限度地降低钢渣循环利用过程中磷富集的问题,开发一种新的钢渣除磷方法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怎样提供一种钢渣除磷循环利用方法,使其能够快速高效地降低钢渣中的磷含量,且具有避免较大铁损、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大规模生产实践的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渣除磷循环利用方法,将钢渣破碎并磨细后,用柠檬酸-NaOH-HCl缓冲液浸出处理,得到含磷滤液和低磷钢渣;将所述低磷钢渣进行干燥处理后,返回烧结、炼铁或炼钢工序,进行循环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182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