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马的鉴定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304857.7 申请日: 2015-06-05
公开(公告)号: CN104894265A 公开(公告)日: 2015-09-09
发明(设计)人: 国锦琳;袁媛;王茜;侯飞侠;彭成 申请(专利权)人: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Q1/68 分类号: C12Q1/68
代理公司: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代理人: 柯海军;武森涛
地址: 611137 四川***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海马 鉴定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海马的鉴定方法,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

背景技术

海马是硬骨鱼纲(Osteichthyes)海龙目(Syngnathiformes)海龙科(Syngnathidae)海马属(Hippocampus)鱼类的统称,在东亚地区主要作为传统药材被人们加以利用。海马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首载于《本草经集注》。2010版《中国药典》收载海马为海龙科动物线纹海马Hippocampus.kelloggi Jordan et Snyder、刺海马Hippocampus.histris Kaup大海马Hippocampus kuda Bleeker、三斑海马Hippocampus.trimaulatus Leachh或小海马Hippocampus japonicus Kaup5种(《中国鱼类系统检索》记载线纹海马H.kelloggi为大海马,大海马H.kuda为管海马,小海马H.japonicus为日本海马H.mohnkei,本研究采用《中国鱼类检索》所载海马名称)均被列入CITES(the Convention on Internai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附录II。

全世界海马约有33种,也有报道为35种。普遍认为,我国近海海马主要有6种,即日本海马、冠海马、三斑海马、大海马,刺海马及克氏海马等。海马是珍贵的海洋药源动物,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全世界不少于51个国家和地区在进行海马的贸易。有报道称:仅1995年,全球约至少有2千万只的海马被交易,用于中药材、养殖和观赏等方面,而最大的进口地区依次为中国大陆、台湾省及香港,每年的进口量分别为20、11、7吨。海马种类复杂,流通种类同药典差异较大,近年来掺假掺伪、以次充好、错用及混用等现象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海马药材临床用药安全,为其质量控制和规范市场销售秩序带来较大的困扰。

现有海马的真伪鉴别包括外观形状鉴别,显微鉴别等传统方法,扫描电镜,高效毛细管电泳,高效液相指纹图谱,X射线衍射等化学鉴别方法。传统的形态学鉴别手段经验化要求高,而化学鉴别操作繁琐,多需要大型仪器。与之相比,分子标记具有稳定,不受器官和环境因素影响的特点,目前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为基础的的技术已逐步成为中药鉴定的核心方法如DNA条形码,SCAR,ISSR,RAPD等多种分子标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中药鉴定。目前已报道用于海马的分子鉴别方法操作复杂(PCR-RFLP)、周期长(DNA barcoding),已不能满足对海马掺伪现象的控制和监管需要,建立科学、准确、快速、高通量的海马真伪鉴定方法已十分必要。特异引物PCR技术以其简单、快速、准确及成本低等优点,备受检验检疫部门青睐。该技术目前在石斛,鳖甲,金银花,紫苏中已有报道,2010版《中国药典》已收录该方法为蕲蛇,乌梢蛇的分子鉴定方法,目前尚未见该方法用于海马鉴定。

长期以来DNA的提取一直是DNA分析技术实验中最耗时、繁琐的步骤,严重制约了分子鉴定方法的使用和推广。快速提取DNA一直是分子研究者的目标和追求,煮沸碱裂解法是一种有效的DNA快速提取方法,目前已广泛用于小麦、花生、水稻等,在分子辅助育种、转基因植物鉴定、SSR鉴定等众起到了重要作用。碱裂解法[通过0.2M~1M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处理材料,裂解细胞并获得DNA,方法简单,操作步骤少、步骤少、不需要酚、氯仿等有毒试剂。蒋超等采用碱裂解法提取了144种中药材的DNA并进行DNA条形码扩增,均可扩增出明显条带。

PCR扩增是各种分子标记的基础,常规扩增过程一般耗时3h左右,快速PCR(rapdi PCR或fast PCR)是指在保证PCR扩增反应结果准确性的前提下,尽量缩短PCR反应时间,实现快速扩增。目前主要在临床快速诊断、病原体快速检测、药物快速鉴别、动植物DNA快速检测等方面有较广泛的实际应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未经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048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