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极活性物质、包括其的负极和可再充电锂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95554.3 | 申请日: | 2015-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808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元正渊;沈揆允;林大燮;鱼城华;车政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83;H01M4/587;H01M10/052;C01B32/0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金拟粲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极 活性 物质 包括 充电 锂电池 | ||
本发明涉及负极活性物质、包括其的负极和可再充电锂电池。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包括包含如下的复合碳颗粒:包括基于结晶的碳的芯颗粒,和位于所述芯颗粒的表面上并且包括无定形碳的包覆层。在所述复合碳颗粒的拉曼光谱中,在1620cm‑1处的峰强度(I1620)范围为约0.01‑约0.1,在1360cm‑1处的峰强度(I1360)范围为约0.05‑约0.5,和在1580cm‑1处的峰强度(I1580)范围为约0.1‑约0.8。
技术领域
实施方式涉及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和包括其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背景技术
最近,可再充电锂电池已经被广泛用作用于电动车辆的电源、电力存储装置等,以及用于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对于各种用途而言,定制的电极活性物质是期望的。
发明内容
实施方式涉及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其包括包含如下的复合碳颗粒:包括基于结晶的碳(基于晶体的碳,crystalline-based carbon)的芯颗粒;和位于所述芯颗粒的表面上并且包括无定形碳的包覆层,其中在所述复合碳颗粒的拉曼光谱中,在1620cm-1处的峰强度(I1620)范围为约0.01-约0.1,在1360cm-1处的峰强度(I1360)范围为约0.05-约0.5,和在1580cm-1处的峰强度(I1580)范围为约0.1-约0.8。
在所述复合碳颗粒的拉曼光谱中,在1360cm-1处的峰强度(I1360)对在1620cm-1处的峰强度(I1620)的比率(I1360/I1620)可范围为约2-约20。
在所述复合碳颗粒的拉曼光谱中,在1360cm-1处的峰强度(I1360)对在1620cm-1处的峰强度(I1620)的比率(I1360/I1620)可范围为约3-约13。
在所述复合碳颗粒的拉曼光谱中,在1360cm-1处的峰强度(I1360)对在1620cm-1处的峰强度(I1620)的比率(I1360/I1620)可范围为约3-约6。
在所述复合碳颗粒的拉曼光谱中,在1620cm-1处的峰强度(I1620)对在1580cm-1处的峰强度(I1580)的比率(I1620/I1580)可范围为约0.01-约0.5。
在所述复合碳颗粒的拉曼光谱中,在1620cm-1处的峰强度(I1620)对在1580cm-1处的峰强度(I1580)的比率(I1620/I1580)可具有基本上恒定的值,不管所述无定形碳的含量如何。
基于所述复合碳颗粒的总重量,可以约0.1重量%-约50重量%的量包括所述无定形碳。
基于所述复合碳颗粒的总重量,可以约5重量%-约30重量%的量包括所述无定形碳。
所述芯颗粒的平均粒径(D50)可为约3μm-约50μm。
所述包覆层的厚度可为约0.001μm-约3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SDI株式会社,未经三星SDI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955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