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流管加工工艺及其成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93816.2 | 申请日: | 2015-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89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叶伟锋;林有彬;何登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创新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8/28 | 分类号: | B21D28/28;B21D28/34;B21D43/00;B21D45/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41 | 代理人: | 周涌贺 |
地址: | 3237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管 加工 工艺 及其 成型 设备 | ||
1.一种集流管加工工艺,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
A.装料:把钢管(11-1)塞入到圆柱杆件(3a)中;
B.装夹校正:先启动电源开关(9),PLC控制器(8)部分程序被激活,PLC控制器(8)控制第二气缸(4f)驱动滑动块(4a)移动,使第一滑块(4b)位于圆柱杆件(3a)上方,再人工把钢管(11-1)的端面移动贴合在第一滑块(4b)端面上,再拧动用来调节第一滑块(4b)运动的拧动块(4e),从而调整好钢管(11-1)与冲孔片(2a1-6)之间的相对位置(同一批次的产品只需要调节一次即可),接着再按动程序开关(10),PLC控制器(8)的其余程序被激活,PLC控制器(8)接着控制集流管装夹装置(3)上的第一气缸(3c)来控制限位杆(3b)移动,使限位杆(3b)不断填充在钢管(11-1)空腔与缺口(3a-2)之间的空隙处并通过限位杆(3b)与钢管(11-1)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带动钢管(11-1)向第一滑块(4b)方向移动,使钢管(11-1)端面移动贴合在第一滑块(4b)处,在装夹的过程中就可以校正好钢管(11-1);
C.冲压:PLC控制器(8)控制动力组件(1-4),使集流管插孔冲压装置(2)上的上模(2a1)快速下移,使下支撑板(2a1-2)上的上半圆形孔(2a1-2a)压合住钢管(11-1),接着上支撑板(2a1-1)带动冲孔片(2a1-6)冲压钢管(11-1),从而在钢管(11-1)上一次冲压出一组插孔(11-2);
D.退刀:PLC控制器(8)控制下支撑板限位装置(7)上的第六气缸(7g),从而使延伸块(7e)压住下支撑板(2a1-2),再通过PLC控制器(8)控制动力组件(1-4)上移一小段距离,使冲孔片(2a1-6)完全从钢管(11-1)中拔出,接着PLC控制器(8)控制第六气缸(7g)驱动延伸块(7e)复位,最后PLC控制器(8)控制动力组件(1-4)驱动上模(2a1)复位到初始位置;
E.顶料:PLC控制器(8)控制第一气缸(3c)驱动限位杆(3b)复位,接着PLC控制器(8)再控制第三气缸(2a4)驱动顶杆(2a3)把集流管(11)向上顶出一段距离,使集流管(11)上的挤压部(11-3)完全脱离圆柱杆件(3a)的插槽(3a-1)处;
F.出料:PLC控制器(8)控制第二气缸(4f)驱动滑动块(4a)复位,接着PLC控制器(8)再控制集流管推出装置(6)上的第四气缸(6d)驱动推块(6c)把集流管(11)快速从圆柱杆件(3a)中推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创新汽车空调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创新汽车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9381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折弯机及其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玻璃导轨的切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