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翅片-内嵌槽的平板热管吸液芯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87856.6 | 申请日: | 2015-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4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邓大祥;万伟;覃宇;比力格吐;汪晓煜;武炜呈;周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叶碎银 |
地址: | 361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内嵌槽 平板 热管 吸液芯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板热管吸液芯,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翅片-内嵌槽的平板热管吸液芯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芯片的功率不断增大而物理尺寸不断的减小,电子芯片上的热流密度不断提高,由于温度过高而导致电子芯片热失效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高热流密度元件的散热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电子器件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
目前,很多的散热器件已远远不能满足某些电子器件的散热要求,传统的散热方式如风冷更是达到了技术的瓶颈。平板热管利用相变传热原理,由于其采用了面传热的方式,相比于传统的热管散热,效率更高,能满足大功率器件的散热要求。平板热管与传统的热管相比,工作原理相同。其主要有蒸发端、冷凝端、吸液芯、工质组成。其工作原理为:电子器件将热传递到蒸发板基板,基板再将热传递到工质,工质受热后会产生相变,工质沸腾蒸发,并到达冷凝端凝结成液体放出热量。液态工质在吸液芯毛细压力的作用下回流至蒸发端形成一个循环,如此反复。其中,在保证液体充分回流的同时,为提高传热能力,蒸发吸液芯结构应具有强化沸腾作用。
平板热管现有吸液芯主要以粉末、丝网、沟槽为主。现有技术可利用粉末烧结和丝网烧结等方法加工出毛细压力大,沸腾性能良好的粉末、丝网吸液芯结构。但这些结构毛细孔半径小,流动阻力大,渗透率低且易堵塞,而且以上制造方法存在着槽-孔结构形状不可控、加工时间长、制造成本高等缺点。而沟槽吸液芯通常采用线切割、激光加工等特种加工方法,只能加工出壁面光滑的简单开式结构,存在毛细吸力小,沸腾传热性能差,加工周期长、成本高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翅片-内嵌槽的平板热管吸液芯及其制造方法,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平板热管吸液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翅片-内嵌槽的平板热管吸液芯,包括蒸发板,该蒸发板的蒸发面上设有沿第一方向上的多条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内嵌槽、沿第二方向上的多条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内嵌槽,以及多个呈阵列分布的翅片;第一内嵌槽与第二内嵌槽一一相交错,且第一内嵌槽和第二内嵌槽分别包括构成槽腔的槽体和构成槽口的竖直狭缝;翅片包括上部分的翅片主体和下部分的支撑凸台,且翅片主体由第一内嵌槽的狭缝与第二内嵌槽的狭缝交错形成,支撑凸台由第一内嵌槽的内部槽体与第二内嵌槽的内部槽体交错形成。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嵌槽和第二内嵌槽与所述蒸发板的中心线的夹角分别为10~80°。
一实施例中,两相邻的第一内嵌槽中心间距为0.8~3mm,每两相邻的第二内嵌槽中心间距与第一内嵌槽中心间距相等。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嵌槽和第二内嵌槽的内部槽体沿其宽度方向的截面分别呈圆弧形,且其直径为0.4~3mm;所述狭缝的深度为0.2~1mm,宽度为0.2~1mm。
一实施例中,所述各翅片主体分别为棱柱体,且该棱柱体的顶面为菱形,该菱形的其中一对角线与所述蒸发板的中心线相平行。
一实施例中,所述蒸发板为铜基板或铝基板或不锈钢基板。
一种具有翅片-内嵌槽的平板热管吸液芯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取或制备铣刀,该铣刀的刀体包括上下两部分,且上部分和下部分分别带有切削刃;
2)将备好的金属基板固定在立式铣床上,并使基板的中心线与工件进给方向成一预先设定的角度,对基板待加工的上表面进行校平;
3)采用步骤1)所述的铣刀,在基板上表面铣削加工出沿所述设定角度所在方向上的多条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内嵌槽,各第一内嵌槽分别包括构成槽腔的槽体和构成槽口的狭缝;
4)转动基板,使基板中心线与工件进给方向成另一设定角度,采用步骤1)所述铣刀,在基板上表面铣削加工出沿另一设定角度所在方向上的多条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内嵌槽,各第二内嵌槽分别包括构成槽腔的槽体和构成槽口的狭缝,利用第二内嵌槽与第一内嵌槽一一相交错形成多个呈阵列分布的翅片,该翅片分别包括上部分的翅片主体和下部分的支撑凸台。
5)对加工后的基板进行去毛刺、清洗,得到具有翅片及内嵌槽的平板热管吸液芯。
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铣刀的刀体的下部分为球头,所述铣刀的刀体的上部分为与球头共轴的圆柱体,且其切削刃长度为0.2~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878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采用渐变翅片的高温相变蓄热器
- 下一篇:一种冷却流道积尘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