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粉煤灰制备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84334.0 | 申请日: | 2015-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1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周林;陈云琳;张曦;张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5/06 | 分类号: | C07F5/06;C07F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柳江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粉煤 制备 金属 有机 框架 材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粉煤灰制备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是由金属离子与芳香酸或含氮、氧的有机碱配体通过配位键自组装而成的晶体,基于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分子的多样性,因而可通过其分子级别设计不同孔径以及拓扑结构的晶体,并通过有机配体修饰和金属开放位点的引入等方式实现多孔材料的功能化。与传统沸石、多孔硅和活性炭等多孔材料相比,作为新型多孔材料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由于具有超大的比表面积、可调的孔道结构以及丰富的拓扑结构,可用于氢气、甲烷等能源气体的存储、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俘获、烃类的分离、水体污染治理以及有害气体的吸附净化等。
目前合成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金属源主要为金属盐和金属氧化物等,这些金属化合物生产工艺相对复杂,能耗较高,且造成环境污染。粉煤灰是火力发电厂燃煤后产生的一种固体废弃物,其主要组成元素包括氧、铝、硅、铁等。作为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中最大的单一污染源,在相当程度上对人类健康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式的影响。而由于粉煤灰富含硅、铝等元素,因而近年来被用于提取氧化铝和白炭黑等,如何为粉煤灰的资源化寻求更多的转化途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粉煤灰制备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方法,旨在利用粉煤灰中铝、铁等成分作为金属源来制备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为:
一种利用粉煤灰制备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粉煤灰溶解步骤:将粉煤灰充分研磨后与盐酸混合,充分搅拌或者超声处理直至粉煤灰中的铝和铁溶解后,作过滤处理;在滤液中加入一定的铁粉,充分搅拌或者超声处理直至铁粉溶解,滤液中的三价铁离子得以还原;
结晶三氯化铝获得步骤:对三价铁离子得以还原的溶液加热至30~85℃,溶剂蒸发的过程中即有白色晶体析出,继续加热使白色晶体继续析出,直至浅绿色晶体开始析出时,加入水使浅绿色结晶恰好溶解,对含有白色晶体的固液混合物进行过滤得到白色结晶和滤液,将得到的白色结晶用盐酸洗涤;
氯化亚铁四水合物获得步骤:得到的滤液进行冷却直至浅绿色结晶析出;浅绿色结晶析出后进一步过滤滤液,得到浅绿色结晶,将得到的浅绿色结晶用盐酸洗涤;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获得步骤:将用盐酸洗涤后的白色结晶、浅绿色结晶分别与有机配体以及水或者有机溶剂混合均匀后置于高压反应釜中,在40~220℃的温度下加热处理8~72h,所得产物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处理后,即分别得到铝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和铁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在上述利用粉煤灰制备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方法中,所述铁粉的质量为粉煤灰质量的0.5%~7%。
在上述利用粉煤灰制备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方法中,洗涤用盐酸的浓度为8~12mol/L。
在上述利用粉煤灰制备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方法中,所述有机配体为至少两齿的芳香酸或者含有氮、氧的杂环化合物。
在上述利用粉煤灰制备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方法中,所述有机溶剂为羧酸衍生物、烷烃、氯代烃、醇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吡啶类化合物或者酯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将粉煤灰中含有的丰富的铝、铁等成分作为金属源开发,在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的同时将其回收利用的应用拓展至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原料价廉易得;且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利用粉煤灰制备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S1:将粉煤灰充分研磨后与盐酸混合,充分搅拌直至粉煤灰中的铝、铁等有效成分溶解后,作过滤处理;在滤液中加入少量铁粉(粉煤灰质量的0.5%~7%)搅拌直至铁粉溶解,以还原滤液中的三价铁离子;
S2:对溶解所得溶液加热至30~85℃使其蒸发,可见白色结晶(结晶三氯化铝)析出;保持温度持续加热使溶液继续蒸发,直至浅绿色结晶(氯化亚铁四水合物)析出时停止加热,加入水使浅绿色结晶恰好溶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843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