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微生物代谢活动合成CdS量子点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283300.X | 申请日: | 2015-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11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 发明(设计)人: | 戚鹏;张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12P3/00 | 分类号: | C12P3/00;C12R1/01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周秀梅;李颖 |
| 地址: | 26607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微生物 代谢 活动 合成 cds 量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纳米颗粒的合成,具体为一种基于微生物代谢过程合成CdS量子点颗粒的方法。
背景技术
CdS量子点材料显示出许多独特的光电性能,在光致发光、电致发光、生物传感器、光感材料、光催化、光降解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是纳米材料合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常用的CdS量子点颗粒合成方法包括:固相合成法、微波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辐射合成法及电解法。使用这些方法合成的CdS量子点材料形貌可控,尺寸均一,然而这些方法都需要有大量的能量输入,能耗较大。
微生物具有廉价、易培养、繁殖快等优点,应用于纳米材料的生物合成具有巨大的潜力。与传统的合成技术相比,借助微生物代谢过程合成纳米颗粒具有清洁、环境友好、反应条件温和可控,不需添加还原剂,效率高等优点。
硫酸盐还原菌(SRB)是一类能够通过新陈代谢将硫酸根离子或亚硫酸根离子转化为硫离子并获得能量的微生物。本发明采用的方法以这种独特的代谢活动为切入点合成CdS量子点颗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微生物代谢过程合成CdS量子点颗粒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微生物代谢过程合成CdS量子点颗粒的方法,将经富集培养后的SRB细菌加入到含有Cd2+离子的培养基中培养2-4天,即可在液体培养基中制得CdS量子点颗粒;将所得在液体培养基中制得CdS量子点颗粒分散至含强碱或K蛋白酶裂解液的缓冲液中裂解,即得到纯净CdS量子点颗粒。
进一步的说,将经富集培养后的SRB细菌加入到含有20-200μM Cd2+离子的培养基中,在隔绝空气,25-40℃下培养2-4天,培养后菌液离心分离2-3次,收集沉淀SRB细胞与CdS量子点颗粒的混合物;其中,离心条件为以12000-14000转/分钟的离心速度,离心时间10-15分钟;
将上述SRB细胞与CdS量子点颗粒的混合物分散在含强碱或K蛋白酶裂解液的PBS溶液中,分散后将分散液置于40-60℃的水浴中反应24-36小时,反应过程中借助K蛋白酶将SRB细胞裂解;反应结束后,离心清洗2-3次,每次以12000-14000转/分钟的离心速度,离心时间10-15分钟,收集沉淀即为纯净CdS量子点颗粒。
所述富集培养后的SRB细菌按体积百分比为2-3%的接种量加入到含有20-200μM Cd2+离子的培养基中。
所述缓冲液中NaOH终浓度为2-4M;或缓冲液中K蛋白酶终浓度为5-20μg/mL。
所述含强碱或K蛋白酶裂解液的缓冲液中还可加入终浓度为0.2-0.3mg/mL的月桂基磺酸钠。
所述SRB细菌的富集培养为将硫酸盐还原菌接种至Postgate选择性培养基中,在25-40℃下厌氧培养2-4天,将培养液以8000-10000转/分钟离心速度,离心时间8-10分钟,收集沉淀,待用;其中,硫酸盐还原菌按体积百分比为2-3%的接种量接种至Postgate选择性培养基中。
所述Postgate培养基为:1升陈海水中加入0.4-1.0克NaSO4,0.2-0.6克K2HPO3,1.0-2.0克NH4Cl,0.1-0.5克CaCl2,1.5-4.0克MgSO4,1.0-3.0克酵母浸出膏,3-5毫升乳酸钠。
所述Cd2+源为CdSO4或CdCl2。
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
本发明借助环境中常见硫酸盐还原菌独特的代谢过程合成CdS量子点颗粒具有清洁、环境友好、反应条件温和可控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基于微生物代谢过程合成CdS量子点颗粒方法的合成路线。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基于微生物代谢过程合成的CdS量子点颗粒的形貌特征(图中标尺为50nm)。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833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