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载机举升动臂节能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78844.7 | 申请日: | 2015-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291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虎;沈勇;张永胜;郭军胜;韩标;张云雷;刘文生;黄新;牛双敏;范小童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3/43 | 分类号: | E02F3/43 |
代理公司: | 徐州支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4 | 代理人: | 张荣亮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载 机举升动臂 节能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载机,具体是一种装载机举升动臂节能系统。
背景技术
装载机卸料时,一般需举升动臂至较高位置(或者最高位置),而后进行卸料,为了保证物料能卸干净,卸料时,一般都将铲斗卸料至铲斗卸载限位块贴在动臂上。卸料后,驾驶员往往是先收斗至铲斗上翻,翻斗缸伸长,至铲斗的主刀板超过动臂的高度或者收斗至卸料前的位置,而后倒退整机,再降落动臂,进行下一个循环铲装作业,而不允许直接举升动臂。如果高位卸料后,不进行收斗操作而直接举升动臂时,由于六连杆机构的运动属性,使得铲斗有绕动臂向下转动的趋势,铲斗卸载限位块对动臂板的压力有增大的趋势,由于卸载限位块已经贴在动臂上,因此,铲斗便无法绕动臂向下转动,整个机构会通过翻斗缸的伸长动作来响应动臂的举升,而控制翻斗缸伸长动作的多路阀阀芯并没有打开,对于非先导控制的装载机,即通过驾驶员操纵手柄直接控制多路阀阀芯,来控制主油路的换向。由于翻斗缸大腔有补油单向阀,而小腔有小腔溢流阀,因此会出现,翻斗缸大腔自动补油,以响应翻斗缸的自动伸长,而小腔受到压缩后压力增大至小腔溢流阀开启来实现回油。翻斗缸小腔的溢流会产生较大的阻力,即举升动臂时会有较大的阻力,在消耗较大功率的同时,还会使得液压油发热,因此这在实际中是不允许的。动臂举升的越高,翻斗缸小腔通过溢流阀溢流量越多,液压油发热量越大,产生的功率消耗也越大。从而会浪费较多的功率,油耗较高,燃油经济性较差。为了节约功率,减少燃油消耗等,一般不允许在此时直接举升动臂,即普通装载机并非铲斗在任意状态时都可以直接举升动臂,整机的工作灵活性受到限制。
装载机六连杆机构的运动属性造成了翻斗缸小腔通过溢流阀溢流,造成较大能量损失,从而成为传统装载机的一个缺陷,即不允许在卸载限位块贴在动臂上后(动臂此时并不在最高位置),再继续举升动臂。因此,装载机的操作灵活性以及工作模式会受到限制。
然而从现实的角度考虑,客户操作整机时,往往是一机多用,作业的工况非常多样化,且往往会根据特定的工况,来选定合适的工作模式,当驾驶员由于工作模式需要而在此时提升动臂时,便造成了较大的功率消耗。使得每个工作循环造成的油耗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装载机举升动臂节能系统,节约能量并增加整机的灵活性,通过消除举升动臂时的翻斗缸小腔的溢流,来减少能量消耗,同时减小油液的发热,增加整机灵活性和整机适应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装载机举升动臂节能系统,包括油路系统和电路系统;所述油路系统包括节流阀,油箱,工作泵,多路阀和翻斗缸;油箱的出油口接工作泵的进油口;工作泵的出油口接多路阀的P口,多路阀的A口接翻斗缸的大腔,多路阀的B口同时接左动臂缸和右动臂缸的大腔,多路阀的C口同时接左动臂缸和右动臂缸的小腔,多路阀的D口接翻斗缸的小腔,多路阀的T口一路接液压油散热器的进油口,另一路接节流阀的进油口,液压油散热器的出油口和节流阀的出油口同时接油箱的进油口;
所述电路系统包括电磁阀,压力继电器,接近开关和电源;电源的正极接接近开关的a端口,接近开关的b端口接压力继电器的e端口,压力继电器的f端口接电磁阀的进口端,电磁阀的出口端接电源的负极;多路阀的E口接压力继电器的油口端,多路阀的F口接电磁阀的Y口,多路阀的G口接电磁阀的Z口;当接近开关和压力继电器同时响应时,电磁阀换向,使翻斗缸的小腔的液压油直接回油箱。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油箱的出油口接粗滤器的进油口,粗滤器的出油口接工作泵的进油口。因为一般的过滤器会发生阻塞,用粗滤器来替代一般的过滤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液压油散热器的出油口和节流阀的出油口同时接精滤器的进油口,精滤器的出油口接油箱的进油口。在油箱进油口处采用精滤器进一步提高油液清洁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未经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88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