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甲醇含量的测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77733.4 | 申请日: | 2015-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192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高秋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国联质量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86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醇 含量 测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析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甲醇含量的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甲醇为易挥发略有酒精味的液体,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我国是一个酒类消费大国,特别是白酒消费量居世界之首,因此严格控制白酒中甲醇的含量,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白酒中含有38%~70%的乙醇(酒精),工业酒精中常混有有害成分甲醇,一些不法之徒竟用工业酒精兑制假酒,造成假酒中毒案。甲醇来源为原料和辅料中果胶质内甲基酯分解而成,它在人体内能积蓄,即使少量的甲醇也可以引起慢性中毒:头痛恶心、视力模糊,严重时可致失明等。甲醇和乙醇在色泽与味觉上没有差异,酒中微量甲醇可引起人体慢性损害,高剂量时可引起人体急性中毒。我国发生的多次酒类中毒,都是因为饮用了含有高剂量甲醇的工业酒精配制的酒或是饮用了直接用甲醇配制的酒而引起。国家卫生部2004年第5号公告中指出:“摄入甲醇5~10ml可引起中毒,30ml可致死。如果按某一酒样甲醇含量5cYo计算,一次饮入100ml(约二两酒),即可引起人体急性中毒。我国发生的多次大范围酒类中毒,酒中甲醇含量在2.4~41.1g/lOOmlo所以,甲醇含量是酒类产品卫生监督检测的主要指标之一。
现有的一些常用甲醇测定方法有:DNP气相色谱法、毛细管气相色谱法,DNP气相色谱法因具有稳定性好、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在白酒企业得到广泛的应用,但该法用于甲醇检测的准确度变化尚不明确,色谱检测条件还有待完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为GB/T394.2规定的醇类测定第一法,该法具有灵敏度高、分离效能和选择性好的优点,但检测时,程序升温所用时间较长。综上所述,利用气相色谱法进行甲醇含量测定的检测条件还不够理想,色谱检测条件还有待完善。
另外,目前我国把品红亚硫酸法作为国标法来测定白酒中甲醇的含量。国标法中探讨了标准曲线在甲醇含量测定中的应用,但是所得的标准曲线精密度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甲醇含量测定方法,探索出一种稳定可靠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条件,并且确定新的标准曲线,本发明甲醇含量测定方法可以准确定性又可精确定量,检测限低。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甲醇含量的测定方法,所述测定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检测条件;
并对待测样品进行预处理,
所述预处理包括:将15ml所述待测样品加入25ml萃取瓶,加入4g无水硫酸铜和15g无水硫酸钠,振摇使其完全溶解,震荡后取萃取瓶上层清液,采用正己烷定容到10ml得到待测样品溶液;
S2、配制标准甲醇溶液,
所述配制标准甲醇溶液为配制浓度在0.1-1.0g/L范围内的至少五个浓度梯度的甲醇标准溶液;
S3、依据配制的标准甲醇溶液进行气相色谱-质谱测定,
所述气相色谱-质谱测定的方法为:将步骤S2中的各浓度梯度的标准甲醇溶液进行气相色谱-质谱测定,以标准甲醇溶液的色谱峰面积对其相应浓度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在相同条件下将步骤S1中的所述待测样品溶液注入气相色谱-质谱进行测定,测得样品中甲醇的色谱峰面积,代入标准曲线,进而得到待测样品中甲醇的含量。
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条件为:
气相色谱参数
载气:高纯氦;
载气流速:1.5ml/min;
色谱柱:TR-5MS(30m×0.25mm×0.25μm);
进样模式:不分流模式;
进样口温度:200℃;
程序升温:炉温40℃,保持3min,然后以15℃/min升温到130℃,保持5min,再以20℃/min升到180℃,保温3min;
质谱参数
质谱电离方式:EI;
离子源温度:250℃;
传输线温度:250℃;
扫描方式:离子监测(SIM);
进样量:1.0μL;
并根据质谱的标准谱库定性,外标峰面积法定量。
优选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中的气相色谱作为质谱的进样系统,用于分离待测样品,质谱作为检测器,以定性或定量检测甲醇含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国联质量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国联质量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77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