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铝锌锅熔池底渣的清除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58587.0 | 申请日: | 2015-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28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杨立江;王银军;曹博蕊;王立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梅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2/00 | 分类号: | C23C2/00;C23C2/06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0004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铝锌锅 熔池 清除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涂镀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铝锌锅熔池底渣的清除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连续热镀铝锌生产会导致铝锌锅熔池底渣增多,需要定期捞渣。现有技术中,一般在更换沉没辊时用抓斗对铝锌锅进行捞渣,由于底渣高温烧结,并且底渣中含有高熔点合金,在熔池流场作用下,底渣烧结为高低不平的整体,由于换辊间隙时间短,抓斗只能抓取一部分浅层底渣,这样日积月累,底渣厚度不断增厚,影响熔池清洁度和熔池流场变化,最终导致产品镀层缺陷增多。国内很多工厂一般安排多个更换沉没辊周期后使用大型设备对铝锌锅底渣进行清理,这样机组停机时间很长,清理成本很高,另外由于底渣结合强度高、硬度高,传统的铝锌锅熔池底渣清理方法不可控,局部增厚的底渣严重影响铝锌锅熔池的流场分布,进而影响镀层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铝锌锅熔池底渣的清除装置及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铝锌锅熔池底渣的清除装置,包括冲头、连接座、支撑杆、承载座、以及冲击体,所述的冲头包括端部锥体和尾部圆柱体;所述的连接座用于连接冲头和支撑杆,连接座为一个圆形基座,其一端与冲头相连,另一端连接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是主体为圆柱体的金属结构,尾部安装吊环连接装置;所述的承载座设置在距支撑杆的尾部1~1.5米处的支撑杆杆;所述的冲击体为中心开孔、四周连接牵引环的金属圆柱体,其中心孔与支撑杆尾部间隙配合,冲击体可沿撑杆尾部1~1.5米范围内上下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的锥体的锥角为60~120º,锥尖圆角半径为3~10 mm。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铝锌锅熔池底渣的清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机组停止热镀铝锌生产,580~610℃铝锌锅熔池静置,将保温锅盖覆盖铝锌锅的锅沿;
(2)用金属测量杆插入锅盖上均匀分布的若干测量孔,并使测量杆一端基本垂直触接熔池底部,根据锅的深度、熔池深度,获得底渣的高度,记录对应各测量孔位置下方的熔池底渣的高度分布,为后续清除底渣提供依据;
(3)铝锌锅熔池底渣的预清除捞渣;将铝锌锅熔池以20~30℃/h加热速度从580~610℃升温至700~785℃保温8~12h,使底渣软化,依据底渣的高度分布,用耐高温金属抓斗从高到低依次进行初步捞渣,初步捞渣后,铝锌锅熔池自然降温,将铝锌锅熔池以5~15℃/h冷却速度从700~785℃降温至630~680℃,适当保温静置4~8h,第二次用耐高温金属抓斗捞渣;
(4)再次测量底渣的高度分布;继续降温,将铝锌锅熔池以5~10℃/h冷却速度降温至580~600℃,盖上炉盖保温静置4~8h,用金属测量杆插入锅盖上均匀分布的若干测量孔,并使测量杆基本垂直触接熔池底部,再记录熔池底渣的高度分布,为后续清除底渣提供依据;
(5)铝锌锅熔池底渣的破碎;将所述的用于破碎铝锌锅熔池底渣的装置用吊具吊至铝锌锅熔池中,依据最后一次记录的底渣的高度分布,从高到低依次对熔池底渣进行破碎;
(6)铝锌锅熔池底渣的捞渣;破碎作业后,用抓斗捞渣清理,完成底渣清除作业。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的步骤(5)中的破碎作业的具体过程为:吊具保留在支撑杆吊环上,随时移动位置。通过人工或外置动力实现上下移动冲击体,将冲击功由承载座传递给支撑杆、连接座、冲头,最后通过冲头端部锥体产生冲击力,将熔池底渣击碎产生裂纹,形成小块状底渣。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能够利用本装置端部冲头破碎铝锌锅熔池底渣,深层底渣破碎为小块,再使用抓斗很容易将底渣快速清理;
2、使用便利,可在任意换辊间隙进行作业。
3、能够根据底渣高度分布以较短时间完成清除底渣的作业,保持熔池底渣高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涉及的破碎装置的装配结构图。
附图2为本发明涉及的破碎装置的冲击体主视图。
附图3为本发明涉及的破碎装置的冲击体俯视图。
附图4为本发明涉及的破碎装置的连接座俯视图。
附图5为本发明涉及的破碎装置的冲头分布的主视图。
附图6为本发明涉及的铝锌锅保温炉盖示意图。
图中的各部件为:
1-冲头;2-连接座;3-支撑杆;4-承载座;5-冲击体牵引环;6-冲击体;7-支撑杆吊环;81-保温炉盖之一;82-保温炉盖之二;83-保温炉盖之测量孔;9-铝锌锅的锅沿;10-铝锌锅沉没辊总成的位置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梅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梅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585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2-00 用熔融态覆层材料且不影响形状的热浸镀工艺;其所用的设备
C23C2-02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例如为了在选定的表面区域上镀覆
C23C2-04 .以覆层材料为特征的
C23C2-14 .过量熔融覆层的除去;覆层厚度的控制或调节
C23C2-26 .后处理
C23C2-30 .熔剂或融态槽液上的覆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