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以RT‑LAMP法快速检测香蕉病毒的引物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50389.X | 申请日: | 2015-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52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景欣;林壁润;沈会芳;蒲小明;孙大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裘晖 |
地址: | 51064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rt lamp 快速 检测 香蕉 病毒 引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病害防治及植物检疫领域,特别涉及用于以RT-LAMP法快速检测香蕉三种重要病毒(香蕉束顶病毒、香蕉线条病毒及黄瓜花叶病毒)的引物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香蕉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在超过130个国家均有种植,并为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的数以百万计的农民提供主要粮食以及经济收入。在2012年,香蕉的总产量达到1.39亿吨以上,种植面积达1030万公顷;香蕉已经成为次于玉米、水稻、小麦、马铃薯以及木薯的第六大粮食作物(来源于FAO 2014年统计数据)。香蕉的种植、收获在全年中不受季节限制,且主要依靠从母株分离吸芽进行繁殖。然而,该种植方式具有明显的缺点,香蕉植株会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受到各种不利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害虫、病原菌等,并导致世界范围内的香蕉病虫害的频繁发生。其中,香蕉病毒病是影响香蕉正常生长的重要制约因素。
香蕉束顶病毒(Banana bunchy top virus,BBTV)、香蕉线条病毒(Banana streak virus,BSV)以及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是香蕉病毒中的三种重要病毒;这三种病毒严重影响了香蕉的产量和品质,并制约了香蕉产业的进出口贸易。BBTV、BSV以及CMV分别属于矮缩病毒属(Nanavirus),杆状病毒属(Badnavirus)以及黄瓜花叶病毒属(Cucumovirus)。然而,由于缺乏抗病品种等有效的病毒病防治方法,有效的防治香蕉病毒病主要依靠准确的病毒检测、无毒种苗繁殖、病株移除以及检验检疫等。这些防治措施的基本工具则是灵敏、准确、快速的检测方法。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能在等温(60~65℃)条件下,短时间(通常是一小时内)内进行核酸扩增的方法。与常规PCR相比,不需要模板的热变性、温度循环、电泳及紫外观察等过程,具有简单、快速、特异性强的特点。该技术在灵敏度、特异性和检测范围等指标上优于PCR技术。
LAMP法的特征是针对靶基因上的六个区域设计四条引物,利用链置换型DNA聚合酶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扩增反应,可在15~60分钟内实现109~1010倍的扩增,使得LAMP同时具备高特异性、高灵敏度以及快速等优点。已有的香蕉病毒的LAMP研究均是单项的,且是分别以DNA和RNA为模板,不适合香蕉组培种苗的快速检测或者田间香蕉植株的快速检测,检测过程较为耗时、耗工和耗钱,容易错过农时,不符合生产实际要求。因此,建立一套以RT-LAMP为基础的多种香蕉病毒的稳定、简便、快速、灵敏的分子检测方法具有应用前景。本发明检测方法直接以香蕉叶片RNA为反应模板,不需分别提取DNA和RNA,减少实验环节,且开发的RT-LAMP检测技术不仅特异、灵敏,而且反应时间短,可在1h内完成检测反应;使用本发明检测方法对香蕉种苗及种植区的植株进行检疫检测,可有效防止香蕉病毒病的扩散与蔓延,确保香蕉的安全生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用于以RT-LAMP法快速检测香蕉三种重要病毒(香蕉束顶病毒(Banana bunchy top virus,BBTV)、香蕉线条病毒(Banana streak virus,BSV)以及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的引物。本发明分别根据BBTV的Coat protein、BSV的RNase H以及CMV的Coat protein的保守基因组序列设计LAMP检测引物,可特异检测各个香蕉病毒。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引物以RT-LAMP法快速检测香蕉三种重要病毒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检测方法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方案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503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