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剑叶耳草蒽醌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42897.3 | 申请日: | 2015-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3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潘为高;罗彭;苏加乐;庞宇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50/34 | 分类号: | C07C50/34;C07C46/10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公平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04 | 代理人: | 翁建华 |
地址: | 5302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叶耳 草蒽醌类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合物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剑叶耳草蒽醌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剑叶耳草(Hedyotis caudatifolia Merr.et Metcalf),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剑叶耳草的全草,别名少年红、长尾耳草、千年茶、产后茶、痨病草,是一种广西民间草药,有止咳化痰,健脾消积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肺痨咯血、小儿疳积、跌打肿痛、外伤出血等。
剑叶耳草目前涉及到的研究主要有根、茎、叶显微结构的研究、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和其提取物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民间常有老中医用于治疗乙型肝炎,效果显著。与其在民间广泛的使用相比,目前国内外对剑叶耳草的研究极少,对剑叶耳草化学成分的研究除挥发油成分以外几乎空白,尤其是对其有效成分的研究存在很多空白,这样的现状大大影响了剑叶耳草的合理推广及使用,因此,对剑叶耳草有效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显得极为重要,不仅可以为阐明剑叶耳草药效作用机制提供物质基础,促进剑叶耳草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利用,同时对推动剑叶耳草作为中医药走向规范化、国际化提供了物质依据,并对完善剑叶耳草的相关理论及推动中医药现代化有重要意义。
蒽醌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蒽醌类化合物大多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及致泻作用,某些蒽醌类成分还具有止血、抗肿瘤、抗骨质疏松、利尿等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剑叶耳草蒽醌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蒽醌类化合物为首次发现的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药理生理活性,具有抗肿瘤、止血、抗菌、泻下、利尿作用,且从用药吸收方面极性适宜,进一步推进剑叶耳草的开发和利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剑叶耳草蒽醌类化合物,结构式为:
所述的剑叶耳草蒽醌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剑叶耳草粉碎,置于溶剂中浸提,溶剂重量为剑叶耳草重量的4~12倍,溶剂为水、有机溶剂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有机溶剂为甲醇、乙醇、丙酮、乙腈、氯仿、丙酮、石油醚和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将所得浸提液减压浓缩,回收溶剂至无醇味,得提取物,将所得浸提液减压浓缩,回收溶剂至无醇味,得提取物;
(2)将步骤(1)所得提取物加水稀释为浓度为0.02~1g/ml的水溶液,再用极性由小到大的溶剂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分别得到相应的萃取液,分别将萃取液减压浓缩,收集氯仿部位干燥浸膏;
(3)将步骤(2)所得氯仿部位干燥浸膏采用柱层析法进行分离纯化,获得所述剑叶耳草蒽醌类化合物;所述柱层析法的担体为硅胶、氧化铝、聚酰胺或十八烷基硅烷,洗脱液为体积比为100:1~5:1的氯仿/丙酮混合液或体积比为200:1~6:1的氯仿/甲醇混合液。
所述步骤(1)的浸提为:分别以体积浓度为95%的乙醇、体积浓度为80%的乙醇、体积浓度为60%的乙醇、体积浓度为40%的乙醇和水作为溶剂对剑叶耳草进行渗漉提取,剑叶耳草和每一溶剂的质量比均为1:8,合并提取液,将所得提取液减压浓缩,回收溶剂至无醇味,得提取物。
所述步骤(3)的柱层析法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
还包括将步骤(3)经正相硅胶柱层析获得的目标流份利用Sephadex LH-20、反相硅胶柱层析或高效液相色谱进行纯化,获得所述剑叶耳草蒽醌类化合物。
所述硅胶的粒度为200~300目。
所述步骤(3)还包括:将步骤(2)所得氯仿部位干燥浸膏进行柱色谱分离,然后使用氯仿/丙酮混合液梯度洗脱,氯仿/丙酮混合液中氯仿/丙酮的体积比依次为:100:1→80:1→50:1→20:1→10:1→5:1→2:1→1:1;收集的洗脱流份为氯仿/丙酮体积比为50:1的混合液洗脱下来的溶液,再经薄层色谱检测显色,合并相同流份,减压浓缩和干燥,得到暗绿色羽毛状结晶;再经硅胶柱层析分离,硅胶柱层析中采用体积比为5:1~1:2的氯仿/甲醇梯度洗脱,得到黄绿色羽毛状结晶,再经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复纯化,然后用体积比为1:1的氯仿/甲醇混合液洗脱,得到淡绿色羽毛状结晶,即为所述剑叶耳草蒽醌类化合物。
所述柱色谱的吸附剂用100~200目硅胶。
所述剑叶耳草采用剑叶耳草植株的全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中医药大学,未经广西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428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