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高温电镀亮锡、电镀雾锡工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41577.6 | 申请日: | 2015-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2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胡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25D3/30 | 分类号: | C25D3/30;C25D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4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高温 电镀 工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件的表面电镀领域,是一种解决金属件镀锡层在高温后出现的熔锡、变色问题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件表面镀锡通常是为了实现耐腐蚀、焊锡及外观的目的。在工件贴装过程(SMT)中,制程温度245~270℃,此时焊锡膏和工件表面锡镀层均会发生熔融,从而实现元件之间的焊接。以连接器为例,部件通常有镀镍底或不镀镍底直接镀锡的应用。底层镍和表层锡厚度及工艺方法,现用行业标准以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标准SAE-AMS-QQ-N-290、ASTM B 689-97为主,而依照此类厚度规格标准和电镀工艺方法加工的部件,贴板组装时经过高温,金属壳表面会出现熔锡聚锡、变色或灰暗等异常。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当前标准和工艺的缺陷,提供耐高温的镀锡工艺方法,从而避免镀锡元件在表面贴装过程(SMT)中出现熔锡聚锡,变色及表面灰暗等现象。
按照本发明如附图,电镀镍方法需要采用强酸性的氯化镍体系镀液,盐酸体积浓度10~20%,并控制底镍厚度在0.05~0.3um之间。可以达到防止表层锡高温后变色,灰暗等现象。如果表层镀的是雾锡,则高温重熔变亮后,会自动恢复到重熔前的雾面外观,该结果满足了端口件的组装后的外观要求。
电镀锡采用连接器行业当前常用的烷基磺酸锡镀液体系,控制锡厚度的规格在1.0~2.5um之间,以ASTM B 545-97 Class F-1.5um为参照基准,可以避免高温过程中锡熔融聚集成点状外观。使用本发明的工艺镀底镍和表层锡,高温重熔后均显示白色亚光外观,不出现常见的熔锡聚锡,发黄、发蓝、发紫或灰暗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 为本发明镀层组合示意图。
表1 本发明效果试样采用的工艺参数
具体实施方式
工艺流程:除油→水洗→酸洗→水洗→镀底镍→水洗→镀锡→水洗→烘干。
实施例1 铜材表面镀预镍,镀亮锡。
除油:氢氧化钠 20 g/l
碳酸钠 15g/l
硅酸钠 5g/l
表面活性剂 3g/l
温度 60℃
阴极电流密度 15 A/dm2
时间 1min
水洗:工业用水 时间 30s
酸洗:硫酸 20ml/l
温度 室温
时间 30 s
水洗:去离子水 时间 30s
镀底镍: 氯化镍 240g/l
盐酸或混酸 150ml/l
温度 室温
阴极电流密度 12A/dm2
厚度 0.12um
水洗: 去离子水 时间 30s
镀亮锡: 烷基磺酸锡,锡含量 40~80g/l
烷基磺酸 100~160 ml/l
添加剂 30~50 ml/l
光亮剂 5~10 ml/l
温度 20℃
阴极电流密度 15A/dm2
厚度 1.8um
水洗: 去离子水 时间 50s
烘干: 温度 105℃
时间 1min。
实施例2 不锈钢材料表面镀预镍,镀雾锡。
除油: 氢氧化钠 25 g/l
碳酸钠 15g/l
硅酸钠 5g/l
表面活性剂 3g/l
温度 60℃
阴极电流密度 15 A/dm2
时间 1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415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抗菌防静电纤维
- 下一篇:一种水性防锈剂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