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久型隧道路面铺装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239774.4 | 申请日: | 2015-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475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 发明(设计)人: | 郑晓光;麻旭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C7/32 | 分类号: | E01C7/3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张佶颖 |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久 隧道 路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耐久型隧道路面铺装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隧道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隧道路面是隧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决定了隧道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众对隧道质量的评判。但是,长期以来隧道道路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一般采用乳化沥青或稀浆封层作为防水粘结层,常规道路沥青混合料作为铺装层。隧道结构附属工程的定位、采用公道路路面结构和传统的铺面材料,造成了隧道路面难以满足大纵坡条件下刚度巨变的复合式路面应力要求以及封闭空间、阴暗潮湿、地下水丰富、进出口加减速频繁、车速相对缓慢等工作条件,导致部分隧道路面耐久性不足、抗滑性较差、行驶舒适性差、存在安全隐患与施工和易性差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铺装耐久性不足。耐久性是隧道路面设计的关键,但是目前采用常规防水层与沥青混合料铺装,不能满足隧道铺装性能要求,早期病害较为严重,由于处于狭小空间内,隧道路面一旦破损不仅严重影响通行效率和交通安全,而且修复极为困难,主要病害为车辙与开裂。车辙问题不仅出现在铺装下层,而且铺装下层作为承重层,问题更为突出;开裂主要为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开裂与隧道水泥混凝土板的裂缝反射产生。
2、路面抗滑性较差。隧道内湿度大、地下水丰富,路面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尤其是雨天时,隧道进出口路面抗滑性能严重不足,特别是水泥混凝土路面,运营后抗滑性能迅速衰减。浙江省任胡岭隧道测试表明,雨天摩擦系数仅为29。抗滑性不足是引起隧道内交通事故的诱因之一。据浙江省统计,2001年隧道内发生交通事故433起且全部发生在水泥路面铺装的隧道内。
3、路面防火安全性不足。防火安全性是长大隧道路面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隧道为交通事故多发区域,一旦发生火灾将引起严重后果。1979年日本造贺公路隧道火灾、1999年法国与意大利间的Mont Blanc隧道火灾以及2005年台州东山遂道火灾、2006年广州温泉隧道火灾都时刻警示着隧道设计和管理人员。尽管沥青路面作为隧道铺装具有很多优势,但传统的沥青已经不能满足防火安全要求。
4、隧道沥青混合料施工和易性问题。在隧道内部施工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往往超过160℃,现场产生了大量烟气,随着道路隧道的长度不断增加,内部的封闭程度愈深,烟气大量聚集,对现场施工人员健康与施工控制极为不利,沥青混合料质量难以保证。
5、灌注式半柔性混合料路面在国内有所应用,主要用作国省道干线公路表面层,其抗车辙能力、抗疲劳性能较好,但是表面功能性较差,尤其抗滑性能较低,不适合车速较高的道路,因此应用案例不多。
因此,针对目前隧道路面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开发一种抗滑、安全、耐久、施工和易性好的铺装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乳化沥青或稀浆封层作为防水粘结层、常规道路沥青混合料作为铺装层时的隧道路面耐久性不走、抗滑性较差、存在安全隐患与施工和易性差等缺陷,提供了一种耐久型隧道路面铺装结构及其铺装方法。本发明铺装方法通用性强,整体施工工艺简单,采用相对常规材料,可操作性强,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本发明的隧道路面铺装显著增强了铺装抗车辙能力与抗裂性能,大大提高了耐久性,保证了铺装表面抗滑功能,解决了隧道沥青路面火灾安全隐患,降低了沥青路面施工温度,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提高施工和易性,日常可仅对表面养护维修,避免了整体重复维修,全寿命周期内节省了投入。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久型隧道路面铺装结构,所述的铺装结构自下而上包括一橡胶沥青碎石封层、一灌注式半柔性混合料铺装下层、一改性乳化沥青粘结层和一高模量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铺装上层。
本发明中,所述的铺装结构较佳地铺设在水泥混凝土板上,所述的水泥混凝土板在铺装前按照本领域常规进行喷砂处理,清除表面浮浆和附着物,形成不均匀的粗糙表面。所述的喷砂处理为本领域常规操作。
本发明中,所述铺装结构的总铺装厚度为本领域内常规,较佳地为8-12cm,更佳地为8-10cm。
本发明中,所述的橡胶沥青碎石封层为本领域内常规,较佳地为在橡胶沥青上撒布碎石碾压制得,更佳地由下述方法制成:在水泥混凝土板上先撒布橡胶沥青,再撒布碎石,碾压而成;最佳地通过同步碎石封层车撒布橡胶沥青和碎石,碾压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397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