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量子点薄膜阵列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238602.5 | 申请日: | 2015-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35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韬;赖娟;谭永楠;杨立诚;陈朝涛;刘忆琨;周建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L21/77 | 分类号: | H01L21/77;G02F1/13357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伟斌 |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量子 薄膜 阵列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以及显示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量子点薄膜阵列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人类用于各种信息显示领域的能源已经在全球能耗中占了很大比例。在众多显示器件中,液晶显示器由于在尺寸、画面及工艺成熟等方面的优势成为了目前各种显示技术中最成熟、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一种。但是,由于液晶材料本身不是发光材料,因此在液晶显示器中就需要加入一个背光源,而背光源能耗占显示模块总能耗的75%。显示能耗在工业能耗中占据很大比例,譬如在显示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中,显示能耗超过50%。在液晶显示技术中,传统技术是首先将白光背光源通过吸收型滤色片阵列在空间上分离成红绿蓝三基色,然后通过液晶面板调节其各自的光强比例实现彩色输出,背光源利用率不足10%。因此,如何提高液晶显示器中背光源的光能利用效率,降低液晶显示器的能耗,实现节能显示,已经成为了当今显示技术研究方面的热点。
在显示领域,量子点材料最早用于量子点LED 显示。目前量子点薄膜技术在液晶显示器上的应用已经成功提高显示器色域,但是显示节能效果不明显。主要原因是目前量子点材料在薄膜上仍然是以随机的方式排布,也就是说红绿蓝三基色光在空间上也是随机发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准确地利用液晶的像素对红绿蓝三基色光的强度进行调制,仍然需要利用滤色片阵列进行三基色的空间分离。这样就使得许多位置与滤色片像素不匹配的量子点发出的光被浪费掉。例如发出红光的量子点,如果其恰好处于蓝色滤色片的位置上,那么其发出的光就会被吸收,从而没能利用在显示中。倘若能将发出不同颜色光的量子点规则地排列起来,制备一种量子点薄膜阵列器件,并与显示器中不同颜色的像素在空间上对应起来,这样从量子点薄膜发出的三基色光就可以直接受到液晶材料的调制,不需要再经过滤色片阵列,从而可避免光能的浪费。而现有技术中的量子点阵列方法通常使用电激发的方法实现量子点发光以及量子点显示技术,量子点薄膜厚度在100nm以下,量子点光致转换效率较低,并不适用于用于液晶显示的光激发量子点阵列。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量子点薄膜阵列制备方法。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量子点薄膜阵列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将衬底清洗干净;
b.在衬底上均匀涂光刻胶;对光刻胶进行光刻处理,在衬底上形成光栅图案;
c.在衬底上沉积第一种量子点;
d.在第一种量子点上镀保护层;
e.清除光刻胶;
f.再次在衬底上均匀涂光刻胶;对光刻胶进行套刻处理,在衬底上形成光栅图案;
g.在衬底上沉积第二种量子点;
h.在第二种量子点上镀保护层;
i. 清除光刻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种量子点为红色量子点、第二种量子点为绿色量子点;或者第一种量子点为绿色量子点、第二种量子点为红色量子点。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a中衬底为ITO玻璃,所述清洗方式为将ITO玻璃依次经过丙酮超声振荡清洗、异丙醇超声振荡清洗、去离子水超声振荡清洗和热板烘干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b中涂光刻胶的方式为:在衬底上先后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均匀旋涂光刻胶。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b中的光刻方法为:(a)前烘,将涂完光刻胶的衬底放在热板上进行烘烤;(b)曝光,将烘烤后的衬底放在无掩膜曝光机下曝光;(c)后烘,将曝光后的衬底放在热板上进行烘烤;(d)显影,把后烘完成的衬底浸泡在显影液中显影。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层为二氧化硅保护层。
进一步的,清除光刻胶的方式为将衬底浸泡在丙酮溶液中以清除光刻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量子点薄膜阵列排布。将具有不同发光波长的两种量子点规则排列起来,当背光源中LED 发出的蓝光照射到量子点阵列上时,其能量将会被不同阵列上的量子点吸收,然后分别发出绿光和红光。由于量子点材料具有高荧光转换效率特性,这种阵列式显示方法就可以在空间上获得高效分离的三基色光(其中蓝光部分由背光源直接获得),从而实现三基色光的高效输出显示器。与当前市场上的量子点随机分布型显示屏相比,量子点阵列型显示屏可以将量子点发出的光能量全部用于显示,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三基色分离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386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氧化键合铜丝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抵消硅穿孔所引发基板应力的结构及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