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超低碳钢连铸坯表面凝固沟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36491.4 | 申请日: | 2015-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19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罗衍昭;刘国梁;倪有金;庞在刚;高攀;李海波;包春林;张颖华;马威;裴兴伟;李中华;张丽丽;马文俊;赵东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6 | 分类号: | B22D11/16;B22D11/111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低碳钢 连铸坯 表面 凝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善超低碳钢连铸坯表面凝固沟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汽车、家电等行业对冷轧钢板表面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这就要求铸坯中引起冷轧钢板表面缺陷的夹杂物数量尽可能的少。
铸坯表层夹杂物的数量除了与结晶器的流场不合理,液面波动较大导致卷渣有关外,还与对夹杂物进行捕捉的凝固沟(hook)密切相关。主要原因是由于结晶器内的夹杂物以及气泡在上浮的过程中容易碰到hook组织而被捕捉成为表面夹杂或气孔,较多的表面夹杂和气孔会在轧制后形成卷渣和气泡类表面缺陷。
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超低碳钢连铸获得的铸坯中hook结构较大,容易捕捉到较多的夹杂物及气泡,进而导致冷轧钢板表面缺陷。可见,现有技术中超低碳钢连铸获得的铸坯中存在hook结构较大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改善超低碳钢连铸坯表面凝固沟的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超低碳钢连铸获得的铸坯中hook结构较大的技术问题,减小hook结构的长度、宽度及深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改善超低碳钢连铸坯表面凝固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中间包内的钢水注入结晶器,其中,所述钢水的过热度控制在30-45℃;
将所述结晶器的进水温度控制在28-34℃之间,并将所述结晶器的进出水温差控制为小于11℃;
通过所述结晶器将所述钢水凝固形成铸坯,从所述结晶器的出口拉出所述铸坯。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结晶器的进出水温差控制为小于11℃,具体包括:
将所述结晶器的宽面水流量控制在4800-5200L/min之间、窄面水流量控制在500-600L/min之间、宽面水流速控制为大于等于9m/s、窄面水流速控制为大于等于11m/s。
可选的,在所述将结晶器的进水温度控制在28-34℃之间,并将所述结晶器的进出水温差控制为小于11℃的同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控制所述结晶器的锥度控制为1.1%。
可选的,所述结晶器中包含保护渣,用于在所述铸坯形成的过程中吸附夹杂;其中,所述保护渣的成分及质量分数为:Al2O3:6.5%-7.5%,CaO:35%,MgO:3.0%-3.5%,SiO2:35%-39%,C:2.5%-3.5%,Fe2O3:0.5%-0.7%,F:6%-7%,水分<0.2%;所述保护渣的碱度范围为0.9-1.0。
可选的,所述从所述结晶器的出口拉出所述铸坯,包括:
当拉出铸坯的断面为230mm×(900-2150mm)时,控制拉出所述铸坯的拉速在1.0-1.5m/min之间。
可选的,所述当拉出铸坯的断面为230mm×(900-2150mm)时,控制拉出所述铸坯的拉速在1.0-1.5m/min,具体为:
当所述断面为230mm×(900-1350mm)时,控制所述拉速为1.5m/min;
当所述断面为230mm×1400mm时,控制所述拉速为1.4m/min;
当所述断面为230mm×(1450-1500mm)时,控制所述拉速为1.3m/min;
当所述断面为230mm×(1550-1650mm)时,控制所述拉速为1.2m/min;
当所述断面为230mm×(1700-2150mm)时,控制所述拉速为1.0m/min。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进行结晶器热流控制和钢水过热度控制:将控制钢水的过热度于30-45℃之间,将结晶器的进水温度控制在28-34℃之间,及将所述结晶器的进出水温差控制为小于11℃,达到增大钢水凝固前沿热量供给的目的,使得hook结构的凝固变慢,从而使得hook结构变短变窄变浅,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超低碳钢连铸获得的铸坯中hook结构较大的技术问题,减小hook结构的长度、宽度及深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超低碳钢连铸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工作拉速控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总公司,未经首钢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364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