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循环再混合微发泡螺杆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230502.8 | 申请日: | 2015-05-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2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莲;章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 主分类号: | B29C45/60 | 分类号: | B29C45/60 |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龙洋 |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混合 发泡 螺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注塑零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循环再混合微发泡螺杆。
背景技术
微发泡螺杆能够将熔融物料与超临界流体原料进行混合,对熔融物料与超临界流体原料的混合发生在螺杆的超临界流体原料注入段,利用螺杆上设有断开沟槽的螺纹的旋转将两者进行混合,随着螺杆的转动,混合体被向前推进压缩段及计量段,进而推入到模具内。
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201420295007.6公开了一种超临界流体原料微孔塑料挤出发泡螺杆,螺杆上设有十个功能段,各功能段分别为依次连接的花键连接段、螺纹密封段、加料段、第一压缩段、第一计量段、屏障段、超临界流体原料注入段、第二压缩段、第二计量段和螺杆头,螺杆的每个功能段的作用不同,但是有时推进压缩段及计量段的混合体混合的不均匀或加入的超临界流体原料的比例未达到工艺要求,而这时已经进入压缩段及计量段的又不能再次利用超临界流体原料注入段进行混合,影响了产品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循环再混合微发泡螺杆,本循环再混合微发泡螺杆能够将已经流入压缩段或者计量段的流体原料重新注入到注入段内,以进行再一次混合,提高加工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循环再混合微发泡螺杆,包括杆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计量段、压缩段及注入段,本体外侧壁在注入段处开设有出料孔,在计量段或者压缩段处开设有进料孔,所述本体内分别开设有原料腔和过料孔,所述过料孔的一端与原料腔相连通,上述进料孔和出料孔均与过料孔相连通,所述进料孔内设有允许流体原料进入过料孔的单向阀一,所述出料孔内设有允许流体原料流出过料孔的单向阀二,所述原料腔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本体内设有能够驱动活塞往复移动的动力源。
流体原料有注入段进入,注入段的外螺纹具有断开沟槽,能够对流体原料进行混合,随着本体的旋转,混合后的流体原料被推入到压缩段及计量段内,当进入压缩段与计量段的流体原料混合不够均匀时,动力源驱动活塞移动,活塞向远离进料孔及出料孔的一侧移动时,原料腔内压力变小,原料腔同时对进料孔及出料孔吸气,由于进料孔与出料孔内分别设有单向阀以和单向阀二,单向阀二关闭出料孔,即计量段或者压缩段的流体原料能够被吸入进料孔进而通过过料孔进入原料腔内,当活塞反向移动时,活塞压缩原料腔,此时进料孔内的单向阀一关闭,而出料孔内的单向阀二开启,因此原料腔内的流体原料通过出料孔并重新进入注入段,对流体原料重新进行混合,提高加工质量。
在上述的循环再混合微发泡螺杆中,所述进料孔开设在外螺纹的牙底上。螺杆外的流体原料在挤压时积聚在各条外螺纹之间,将进料孔设置在外螺纹的牙底上,更便于螺杆外的流体原料进行沉降并被吸入到进料孔。
在上述的循环再混合微发泡螺杆中,所述原料腔呈柱状,且原料腔的轴向与本体轴向一致,所述活塞的外周壁与原料腔内周壁相贴合。即活塞沿原料腔轴向移动时能够使原料腔内产生正压或者负压。
在上述的循环再混合微发泡螺杆中,所述动力源包括油缸,所述本体内开设有安装腔和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两端分别与安装腔及原料腔相连通,所述导向孔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杆,该活塞杆的一端伸入原料腔并与活塞相固连,所述油缸固连在安装腔内,且活塞杆的另一端伸入安装腔内并与油缸的伸缩杆相连接。通过油缸的伸缩杆带动活塞杆移动,进而带动活塞移动,当然动力源也能够采用气缸的形式。
在上述的循环再混合微发泡螺杆中,所述过料孔、原料腔、导向孔及安装腔均与本体同轴心设置。使得本体的质量分布均匀,避免本体转动时出现径向窜动。
在上述的循环再混合微发泡螺杆中,所述进料孔与出料孔均沿本体径向设置,且出料孔位于进料孔与原料腔之间。进料孔与出料孔根据计量段、压缩段及注入段的位置进行设置,其径向设置能够减少进料孔与出料孔的长度。
在上述的循环再混合微发泡螺杆中,所述单向阀一包括阀腔一和阀球二,所述阀腔一为横向设置的漏斗状结构,所述阀腔一的一端与进料孔相连,所述阀腔一的另一端和过料孔相连,且阀腔一和过料孔具有环形挡沿一,所述阀腔一与过料孔相连的一端的尺寸大于阀腔一与进料孔相连的一端的尺寸,所述阀球一设置在阀腔一内。该结构可以避免螺杆内的流体原料由过料孔进入到进料孔,实现单向循环回料,单向阀一采用球阀结构能够保证螺杆内外流体原料作用力的动态平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305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成型正交贯通微小孔的注塑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注塑成型的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