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时检测食源性疾病病原菌的试剂盒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230334.2 申请日: 2015-05-07
公开(公告)号: CN105039509A 公开(公告)日: 2015-11-11
发明(设计)人: 周俊波;龚剑 申请(专利权)人: 湖州师范学院
主分类号: C12Q1/68 分类号: C12Q1/68;C12Q1/10;C12Q1/04
代理公司: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代理人: 谢观素
地址: 313000***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同时 检测 性疾病 病原菌 试剂盒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同时检测食源性疾病病原菌的试剂盒,具体涉及一种同时检测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霍乱弧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副溶血性弧菌检测试剂盒。

背景技术

随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事故的暴光,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中国广大老百姓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将食源性疾病定义为:“凡是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使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这里包括了由食品微生物污染和化学性物质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而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呕吐腹泻型食物中毒事件是突发食物中毒事件中最为常见的情况。细菌性呕吐腹泻型食物中毒事件主要由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霍乱弧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副溶血性弧菌等细菌感染引起。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3月公布,全球每年因食源性微生物污染引起的腹泻病例达到数十亿,死亡的0-15岁儿童约170万。在发达国家至少有1/3的人患食源性疾病,在食源性疾病上花费达数十亿美元。近年来,国内外食源性疾病事件也频频发生,如英国的疯牛病,日本的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和雪印牛奶的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暴发,法国的李斯特氏菌中毒,1998年上海的甲肝大流行,1999年苏皖等地引起的O157:H7大规模暴发流行等等。WHO估计各国食源性疾病的漏报率在90%以上,也就是说,每年公布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事件对于其实际发生率来说只是冰山一角。

因此,对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已引起了世界各国关注。食源性疾病病原的检测技术是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关健的技术环节。目前我们国家虽然制定了相关的食物中毒病原菌检验方法,但由于检测方法均采用的是经典的、耗时较长的检测方法,并且还存在国内试剂供应不配套等问题,因此很难适应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快速反应的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对检测方法的快速性、先进性、灵敏度和特异性等性能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遇到一些新的病原菌及病毒性食源性疾病的突发事件时,快速、灵敏、特异的检测方法就显得更为重要。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的推广,为微生物食物中毒快速检测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目前市场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是探针法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它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检测快速等优点。目前市场上也有相应的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的推广,但是大都局限于1~3种细菌的同时检测,很难满足突发食物中毒事件一管多检快速找出致病原因的检测需求。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快速、简便、高通量的多重荧光定量PCR食源致病菌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检测周期长、工序繁琐、灵敏度低、检测通量低等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快速准确地一次实验同时检测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检测试剂盒。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同时检测食源性疾病病原菌的试剂盒,所述食源性疾病病原菌包括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霍乱弧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副溶血性弧菌,所述试剂盒包含PCR反应液,所述PCR反应液包括分别独立的第一反应液、第二反应液及稳定剂;其中,所述第一反应液包含分别以SsaR基因(沙门氏菌)、IpaH基因(志贺氏菌)、ydiJ基因(大肠埃希氏菌)、ToxR基因(副溶血性弧菌)、hlyA基因(霍乱弧菌)和gytB基因(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为靶基因、并用于荧光定量PCR的SsaR、IpaH、ydiJ、ToxR、hlyA和gytB基因的引物探针。

作为优选,所述SsaR基因(沙门氏菌)的引物探针为:

SsaR基因的引物:

1F:5’—GAACCTGGCCTGAAGACATAAA—3’(SEQIDNO:1),

1R:5’—AGGTCAATAGCCAGAAAGGGA—3’(SEQIDNO:2),

SsaR基因的探针:

1A:5-(FAM)CCGGCTAACTGACTCACCGTAAATGCCGG(BHQ1)-3’(SEQIDNO:3);

1H:5-(HEX)CCGGCTAACTGACTCACCGTAAATGCCGG(BHQ1)-3’(SEQIDNO:4);

所述IpaH基因(志贺氏菌)的引物探针为:

IpaH基因的引物:

2F:5’—TGAAGGAAATGCGTTTCTATG—3’(SEQIDNO:5),

2R:5’—AGGGAGAACCAGTCCGTAAA—3’(SEQIDNO:6),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师范学院,未经湖州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303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