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制造隔音板部件的方法及由其制造的隔音板部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219832.7 | 申请日: | 2015-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134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 发明(设计)人: | 具洪谟;张宰银;李东俊;郑基然;朴凤铉;朱吉富;安芙延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32B37/10 | 分类号: | B32B37/10;B32B37/06;B32B27/08;B32B27/12;B32B27/32;B32B27/40;B32B33/00;B32B5/02;B60R1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彭益群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制造 隔音板 部件 方法 | ||
1.一种用于制造具有改善的吸音性能的隔音板部件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由磨碎的聚氨酯泡沫制品制造的再生隔音材料,所述磨碎的聚氨酯泡沫制品通过研磨废板材获得;以及
在预热冲模和模塑冲模中模塑所述再生隔音材料,所述预热冲模和模塑冲模被配置成包括具有格子结构的吸音部分形状,以在所述隔音板部件的背部表面上形成吸音部分,
所述模塑冲模为其中引入与所述预热冲模的吸音部分形状相同的吸音部分形状的冲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吸音部分形状为选自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或其改变的形状的格子结构的凹进形状和凸出形状,以及
所述隔音板部件具有1.6mm-2mm的基本厚度,并且包括所述吸音部分,所述吸音部分包括具有3mm-5mm厚度的体积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体积部分被配置成吸收声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体积部分具有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或其改变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隔音板部件中的具有1.6mm-2mm的基本厚度部分的部分具有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或其改变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i)通过层压天然纤维增强隔音材料和所述再生隔音材料,制备双层结构的隔音材料;
(ii)在预热冲模中预热所层压的隔音材料;
(iii)在步骤(ii)中预热的所层压的隔音材料上层压成品无纺布;以及
(iv)通过在步骤(iii)的包括所述天然纤维增强隔音材料、所述再生隔音材料和所述成品无纺布的隔音材料上执行冷模塑,在所述模塑冲模中,在所述隔音板部件上形成所述吸音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i)制备所述再生隔音材料;
(ii)在预热冲模中预热所述再生隔音材料;
(iii)在步骤(ii)中预热的所述再生隔音材料上层压成品无纺布;以及
(iv)通过在步骤(iii)的包括所述再生隔音材料和所述成品无纺布的隔音材料上执行冷模塑,在所述模塑冲模中,在所述部件上形成所述吸音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混合基于所述天然纤维增强隔音材料总重的40wt%-50wt%的量的聚丙烯,40wt%-50wt%的量的洋麻纤维和0wt%-20wt%的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并且通过包括梳理、层压、针刺和热辊工艺的过程,制造步骤(i)中的天然纤维增强隔音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混合基于所述再生隔音材料总重的40wt%-60wt%的量的所述磨碎的聚氨酯泡沫制品,10wt%-20wt%的量的低熔点聚酯基纤维,10wt%-20wt%的量的聚丙烯和10wt%-20wt%的量的洋麻纤维,并且通过包括梳理、层压、针刺和热辊工艺的过程,制造所述再生隔音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混合基于所述再生隔音材料总重的40wt%-60wt%的量的所述磨碎的聚氨酯泡沫制品,10wt%-20wt%的量的低熔点聚酯基纤维,10wt%-20wt%的量的聚丙烯和10wt%-20wt%的量的洋麻纤维,并且通过包括梳理、层压、针刺和热辊工艺的过程,制造所述再生隔音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再生隔音材料还包括,基于所述再生隔音材料总重的0wt%-20wt%的量的玻璃纤维。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磨碎的聚氨酯泡沫制品经磨碎具有3mm或更小的尺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1983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