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交通的实现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中的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18006.0 | 申请日: | 2015-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87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罗运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运明 |
主分类号: | B61B13/00 | 分类号: | B61B13/00;B60B35/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罗晓聪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交通 实现 方法 以及 用于 中的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轨道交通的实现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中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面对日益堵塞的交通路线,世界各国都普遍认识到: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现有的轨道交通中采用的是轮轨运转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其运行的车辆通常为具有多节车厢的电力机车,并且其运行的轨道为具有较强承载的钢轨。这种轨道交通虽然速度快、运量大,但是其存在的最大缺陷就是只能在固定站点间运行,线路简单,通常只有正反两个运行方向。就便利性而言,其还无法达到公路交通中汽车的功效。
本发明人一直想提出一种将公路交通的便利性与轨道交通结合的新型轨道交通模式,将汽车的便利性引入到轨道中。令车辆在同时具有轨道交通的优点,又兼具汽车交通的便利,不会出现任意的变线、穿插,可实现交通的有序,但是轨道交通的轨道在变线是在水平面上进行的,这样就要求其需要更大范围的空间才可实现变线,难以实现在有限空间的变线(如分岔、汇合),或者轨道之间的交错。另外,轨道交通另一个不足就是造成成本以及运营成本高昂,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和维护。正式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人经过不断的设计,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的实现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方法中包括有轨道和车辆,车辆在对应的轨道上运行,车辆正常行驶时,车辆的车轮通过轨道的限制沿轨道行进,轨道的宽度与车辆的轮距保持不变;车辆需要分岔变线时,轨道将分岔形成直行轨道与变线轨道,不变线的车辆沿直行轨道继续行进,需要变线的车辆进入变线轨道进行变线;所述的直行轨道与变线轨道采用上下分布,由直行轨道与变线轨道分岔口开始,直行轨道的轨道宽度保持不变,不变线的车辆轮距保持不变,沿直行轨道继续行进;由直行轨道与变线轨道分岔口开始,变线轨道的轨道宽度逐渐变窄,当变线轨道的轨道宽度达到指定宽度后,变线轨道将下沉,变线的车辆在进入变线轨道时,其轮距同时变小,与变线轨道的宽度适应,并沿变线轨道下沉,沿变线轨道的分布进行变线;车辆需要交汇变线时,直行轨道与变线轨道将进行交汇,不变线的车辆沿直行轨道持续行进,直至进入交汇后的轨道中,直行轨道的宽度和车辆的轮距不发生改变;变线轨道在与交汇处结合时,变线轨道开始升高,以与直行轨道交汇,当变线轨道升高到与直行轨道同一水平面时,变线轨道的轨道宽度逐渐的变宽,直至与直行轨道交汇,同时沿变线轨道行进的车辆其轮距同时变大,沿变线轨道的分布进行直至与直行轨道交汇。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轨道具有一导向槽,所述的车辆车轮位于该导向槽内,并沿导向槽行进。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导向槽内表面为圆弧面,所述的导向槽内表面的底面设置有摩擦片,通过摩擦片可为车辆的车轮提供行进或制动所需要的摩擦力,于摩擦片上固定有用于供电用的导电体。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车辆需要交汇变线时,直行轨道与变线轨道将进行交汇,所述的直行轨道为原始的直行轨道,或者所述的直行轨道为其他路径的直行轨道;即,所述的变线轨道重新交汇进入原有的轨道中,或者所述的变线轨道交汇进入一条新的路径中的轨道中。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于所述直行轨道与变线轨道分岔口位置以及交汇处设置有警示设施,以提醒行驶车辆有序行进。该警示设施可以是交通信号灯,提醒行驶的车辆前方有分岔口,需要减速慢行,确保变线车辆开始进行调整,以进入变线轨道。或者通过交通信号灯控制进入交汇处的直行车辆或变线车辆有序行进,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改变车轮的轮距以及对应轨道的宽度实现车辆变线,这样一来,本发明具有传统轨道交通的有序行进的优点,可以通过轨道限制,确保车辆不会出现任意的变线、穿插,可实现交通的有序,同时,本发明也突破现有轨道交通中难以变线的问题,本发明通过改变车轮的轮距以及对应轨道的宽度,令不变线车辆沿直行轨道继续前进,而变线车辆通过变线轨道实现转弯、进站等操作。本发明的变线改变现有轨道交通在水平面上实现的方式,本发明是在竖直方向上实现车辆的交错变线,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降低轨道交通所需要的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运明,未经罗运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180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蓄电池电动平车一体化智能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脱挂抱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