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交通的实现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中的车辆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218006.0 | 申请日: | 2015-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87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 发明(设计)人: | 罗运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运明 |
| 主分类号: | B61B13/00 | 分类号: | B61B13/00;B60B35/1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罗晓聪 |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交通 实现 方法 以及 用于 中的 车辆 | ||
1.一种轨道交通的实现方法,该方法中包括有轨道和车辆,车辆在对应的轨道上运行,其特征在于:
车辆正常行驶时,车辆的车轮通过轨道的限制沿轨道行进,轨道的间距与车辆的轮距保持不变;
车辆需要分岔变线时,轨道将分岔形成直行轨道与变线轨道,不变线的车辆沿直行轨道继续行进,需要变线的车辆进入变线轨道进行变线;所述的直行轨道与变线轨道采用上下分布,由直行轨道与变线轨道分岔口开始,直行轨道的轨道间距保持不变,不变线的车辆轮距保持不变,沿直行轨道继续行进;由直行轨道与变线轨道分岔口开始,变线轨道的轨道间距逐渐变窄,当变线轨道的轨道间距达到指定宽度后,变线轨道将下沉,变线的车辆在进入变线轨道时,其轮距同时变小,与变线轨道的间距适应,并沿变线轨道下沉,沿变线轨道的分布进行变线;
车辆需要交汇变线时,直行轨道与变线轨道将进行交汇,不变线的车辆沿直行轨道持续行进,直至进入交汇后的轨道中,直行轨道的间距和车辆的轮距不发生改变;变线轨道在与交汇处结合时,变线轨道开始升高,以与直行轨道交汇,当变线轨道升高到与直行轨道同一水平面时,变线轨道的轨道间距逐渐的变宽,直至与直行轨道交汇,同时沿变线轨道行进的车辆其轮距同时变大,沿变线轨道的分布进行直至与直行轨道交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轨道具有一导向槽,所述的车辆车轮位于该导向槽内,并沿导向槽行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槽内表面为圆弧面,所述的导向槽内表面的底面设置有摩擦片,于摩擦片上固定有用于供电用的导电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车辆需要交汇变线时,直行轨道与变线轨道将进行交汇,所述的直行轨道为原始的直行轨道,或者所述的直行轨道为其他路径的直行轨道;即,所述的变线轨道重新交汇进入原有的轨道中,或者所述的变线轨道交汇进入一条新的路径中的轨道中。
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直行轨道与变线轨道分岔口位置以及交汇处设置有警示设施,以提醒行驶车辆有序行进。
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车辆需要分岔变线时,轨道在分岔形成直行轨道与变线轨道之前将进入一段分岔口轨道,该分岔口轨道为一段一端宽、一端窄的渐变轨道,其中较窄的一端与分岔变线之前的轨道连接,从较窄的一端向较宽的一端渐变过程中,分岔口轨道的轨道宽度将向内逐渐变宽,直至在较宽的一端同时与直行轨道和变线轨道对接;
当车辆需要交汇变线时,直行轨道与变线轨道将进行交汇,在直行轨道与变线轨道交汇之前将设置一端交汇口轨道,该交汇口轨道为一段一端宽、一端窄的渐变轨道,其中较宽的一端同时与直行轨道和变线轨道对接,从较款的一端向较窄的一端渐变过程中,交汇口轨道的轨道宽度将向外逐渐变窄,直至较窄一端与交汇后的轨道对接。
7.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实现方法中的车辆,该车辆包括车架以及安装在车架上的车轮组,每组车轮组包括左右对应的左、右车轮,所述的车轮组通过电动机驱动,带动左、右车轮转动,其特征在于:每组车轮组中的左、右车轮分别与一个转轴固定,左、右车轮的两个转轴之间通过一个轴套连动,且左、右车轮的两个转轴沿轴套的轴线方向实现相对或相向运行,以改变左、右车轮之间的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实现方法中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车轮之间设置有一液压装置,通过液压装置驱动左、右车轮的两个转轴沿轴套的轴线方向实现相对或相向运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实现方法中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轮组中的左、右车轮的转轴分别通过连杆机构与车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实现方法中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轮组中的左、右车轮的转轴分别通过悬挂件悬挂在车架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运明,未经罗运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1800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蓄电池电动平车一体化智能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脱挂抱索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