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纯电动车的全过程能量动态回收增程系统及增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15396.6 | 申请日: | 2015-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605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22 |
发明(设计)人: | 戴旭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津元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B62M6/40;B62M6/90;B62M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0083 上海市虹口***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车 全过程 能量 动态 回收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纯电动车的全过程能量动态回收增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1:动力电池组开启供电,为驱动轮上的轮毂电机供电,驱动驱动轮转动,带动纯电动车以一定的加速度前行;
S12:当纯电动车的速度增速至预定上车速时,在增程控制器的作用下,动力电池组断开供电,纯电动车开始减速;
S13:被动轮上的轮毂发电机将被动轮的动能转换成电能,并将其传输给增程控制器;
S14:增程控制器将轮毂发电机传输来的电能输出给动力电池组,为动力电池组充电;
S15:当纯电动车的速度减速至预定下车速时,在增程控制器的作用下,动力电池组开启供电,返回步骤S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3还包括:
驱动轮上的轮毂电机可逆为发电机,将驱动轮的动能转换为电能,并将其传输给增程控制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4进一步为:
增程控制器将轮毂发电机以及轮毂电机传输来的电能输出给动力电池组,为动力电池组充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增程方法,其特征在于,同时还包括以下步骤:
S41:在纯电动车骑行过程中,轮毂发电机将被动轮的动能转换为电能,并将其传输给增程控制器;
S42:增程控制器利用轮毂发电机传输来的电能为其自身供电和/或累积能量后再输出给动力电池组,为动力电池组充电。
5.一种纯电动车的全过程能量动态回收增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51:在纯电动车骑行过程中,轮毂发电机将被动轮的动能转换为电能,并传输给增程控制器;
S52:增程控制器利用轮毂发电机传输来的电能为其自身供电和/或累积能量后再输出给动力电池组,为动力电池组充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程方法,其特征在于,同时还包括以下步骤:
S61:动力电池组开启供电,为驱动轮上的轮毂电机供电,驱动驱动轮转动,带动纯电动车以一定的加速度前行;
S62:当纯电动车的速度增速至预定上车速时,在增程控制器的作用下,动力电池组断开供电,纯电动车开始减速;
S63:当纯电动车的速度减速至预定下车速时,在增程控制器的作用下,动力电池组开启供电,返回步骤S61。
7.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增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2与所述步骤S63之间还包括:
S71:驱动轮上的轮毂电机可逆为发电机,将驱动轮的动能转换为电能,并传输给增程控制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增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1之后还包括:
S81:增程控制器将轮毂电机传输来的电能输出给动力电池组,为动力电池组充电。
9.一种纯电动车的全过程能量动态回收增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91:动力电池组开启供电,为驱动轮上的轮毂电机供电,驱动驱动轮转动,带动纯电动车以一定的加速度前行;
S92:当纯电动车的速度增速至预定上车速时,在系统控制器的作用下,动力电池组断开供电,纯电动车开始减速;
S93:驱动轮上的轮毂电机可逆为发电机,将驱动轮的动能转换成电能;
S94:在系统控制器的作用下,轮毂电机将电能输出给动力电池组,为动力电池组充电;
S95:当纯电动车的速度减速至预定下车速时,在系统控制器的作用下,动力电池组开启供电,返回步骤S91。
10.一种纯电动车的全过程能量动态回收增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轮、被动轮、系统控制器、动力电池组以及增程控制器;其中:
所述驱动轮上安装有轮毂电机,所述被动轮上安装有轮毂发电机,所述驱动轮与所述被动轮由机械支架相连;
所述系统控制器与所述驱动轮相连;
所述动力电池组与所述驱动轮相连;
所述增程控制器的一端与所述轮毂发电机相连,所述增程控制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动力电池组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增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电机与所述驱动轮同轴;所述轮毂发电机与所述被动轮同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增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电机为可逆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津元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津元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1539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长途客车座椅靠背骨架
- 下一篇:一种油电混合型车辆后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