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艾蒿叶香肠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215190.3 | 申请日: | 2015-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575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 发明(设计)人: | 徐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静 |
| 主分类号: | A23L1/317 | 分类号: | A23L1/317;A23L1/314;A23L1/3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蚌埠市延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艾蒿 香肠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肉制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艾蒿叶香肠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香肠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有川味香肠和广味香肠,目前在香肠的制作中,只是单单的以猪肉为主料,品种和口味单一,营养成分不足,己不适应现代人追求口味多样化的要求。本发明以猪肉、燕麦粉为原料,添加了艾蒿叶等中草药成分,营养丰富、口味独特、食用方便且易于贮存,艾蒿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抗过敏等作用,黄芪、白术、丹参、泽泻、草决明、枸杞子、甘草、桂枝等具有扶正固本、健脾、解毒、化瘀、通降之功效,同时采用了发酵方法,既保留了中草药的营养成分,又具有另一番发酵的风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艾蒿叶香肠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艾蒿叶香肠,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猪瘦肉30-35、肥肉10-15公斤、燕麦粉15-25、艾蒿叶3-5、黄芪2-3、白术1-2、丹参1-2、泽泻1-2、草决明3-5、枸杞子3-5、甘草2-3、桂枝1-2、姜块2-3、葱节5-6、八角1-2、三奈2-3、桂皮2-3、小茴香2-3、草果1-2、花椒1-2、丁香1-2、砂仁1-2、豆蔻1-2、排草1-2、香叶1-2、精盐5-10、味精3-5、红曲米2-3、料酒5-10、蔗糖5-10,纯净水适量。
艾蒿叶香肠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猪肉,绞碎后加入燕麦粉,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待用;
(2)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艾蒿叶、黄芪、白术、丹参、泽泻、草决明、枸杞子、甘草、桂枝、姜块、葱节、八角、三奈、桂皮、小茴香、草果、花椒、丁香、砂仁、豆蔻、排草、香叶,混合均匀,粉碎后加入10-15%的纯净水和浆重5-6%的蔗糖,并接种0.3 -0.4%的活性干酵母菌,在温度18-20℃发酵3-5天,然后压滤取汁,待用;
(3)将步骤(1)的混合料和步骤(2)的汁混合均匀,并加入精盐、味精、红曲米、料酒、蔗糖、少量纯净水,控制含水量10-12%,然后置于灌装机中定量灌装,再送入自动杀菌锅中杀菌15-20min,控制温度115-12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以猪肉、燕麦粉为原料,添加了艾蒿叶等中草药成分,营养丰富、口味独特、食用方便且易于贮存,艾蒿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抗过敏等作用,黄芪、白术、丹参、泽泻、草决明、枸杞子、甘草、桂枝等具有扶正固本、健脾、解毒、化瘀、通降之功效,同时采用了发酵方法,既保留了中草药的营养成分,又具有另一番发酵的风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艾蒿香肠,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斤)为:猪瘦肉30、肥肉10公斤、燕麦粉20、艾蒿叶5、黄芪2、白术1、丹参1、泽泻1、草决明5、枸杞子5、甘草2、桂枝1、姜块3、葱节6、八角2、三奈3、桂皮3、小茴香3、草果2、花椒1、丁香2、砂仁2、豆蔻2、排草1、香叶2、精盐5、味精3、红曲米3、料酒5、蔗糖5,纯净水适量。
艾蒿叶香肠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猪肉,绞碎后加入燕麦粉,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待用;(2) 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艾蒿叶、黄芪、白术、丹参、泽泻、草决明、枸杞子、甘草、桂枝、姜块、葱节、八角、三奈、桂皮、小茴香、草果、花椒、丁香、砂仁、豆蔻、排草、香叶,混合均匀,粉碎后加入10-15%的纯净水和浆重5-6%的蔗糖,并接种0.3 -0.4%的活性干酵母菌,在温度18-20℃发酵3-5天,然后压滤取汁,待用;(3)将步骤(1)的混合料和步骤(2)的汁混合均匀,并加入精盐、味精、红曲米、料酒、蔗糖、少量纯净水,控制含水量10-12%,然后置于灌装机中定量灌装,再送入自动杀菌锅中杀菌20min,控制温度1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静,未经徐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151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