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离线车辆记录仪及其记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13027.3 | 申请日: | 2015-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94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谈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7C5/08 | 分类号: | G07C5/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朱小兵 |
地址: | 21004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离线 车辆 记录仪 及其 记录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行驶记录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智能离线车辆记录仪及其记录方法。
背景技术
行车记录仪即记录车辆行驶途中的影像及声音等相关资讯的仪器。安装行车记录仪后,能够记录汽车行驶全过程的视频图像和声音,可为交通事故提供证据。喜欢自驾游的人,还可以用它来记录征服艰难险阻的过程。
目前的行车记录仪都采取连续拍摄视频的方式,比较费电。记录仪一般记录时间都有数小时,除了事发当场情况外,回看记录内容可能需要较长时间不间断地查询。另外没有针对全车的精确记录。对于在线记录行车情况适用,而离线记录则比较费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智能离线车辆记录仪及其记录方法,本发明能够进行离线车辆信息记录及全车360°精确定位追踪拍摄功能,具有记录信息量少、查询方便、成本低等优点,针对车辆偷盗、破坏等行为能够提供有效的离线监控功能。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离线车辆记录仪,包括分别安装在车身前侧、车身后侧、车身左侧中部、车身右侧中部的四个监测模块,以及中央控制模块,安装在车内顶部中央的可实现360°转动的拍摄模块;所述监测模块包括红外对管传感器、红外热释电传感器、AD转换模块、时钟模块、第一单片机、第一射频模块;所述中央控制模块包括控制主机、存储卡、LCD显示屏、第二射频模块;所述拍摄模块包括360°舵机、设置在360°舵机上的摄像头、第二单片机、第三射频模块;其中,
红外对管传感器,用来当监测到异常情况时,输出非热源信号至AD转换模块;
红外热释电传感器,用来当监测到异常情况时,输出热源信号至AD转换模块;
AD转换模块,用于将接收的非热源信号或热源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出至第一单片机;
时钟模块,用于当达到预先设置的第一时间间隔时,输出时钟信号至第一单片机;
第一单片机,用于当接收到时钟信号,输出第一驱动信号至第一射频模块,当接收到数字信号时,输出第二驱动信号至第一射频模块;
第一射频模块,用于将接收的第一驱动信号或第二驱动信号输出至第二射频模块;
第二射频模块,用于将接收的第一驱动信号或第二驱动信号输出至控制主机;
控制主机,用于当接收到第一驱动信号时输出第三驱动信号至第二射频模块,当接收到第二驱动信号时输出第四驱动信号至第二射频模块,第二射频模块将第三驱动信号或第四驱动信号输出至第三射频模块;
第三射频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第三驱动信号或第四驱动信号输出至第二单片机;
第二单片机,用于当接收到第三驱动信号时,输出第五驱动信号至360°舵机、摄像头,
当接收到第四驱动信号时,输出第六驱动信号至360°舵机、摄像头;
360°舵机,用于当接收到第五驱动信号时,转动至车身前侧、车身后侧、车身左侧中部、车身右侧中部;当接收到第六驱动信号时,转动至监测到异常情况的红外对管传感器或红外热释电传感器所在位置;
摄像头,用于当接收到第五驱动信号时,每隔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进行拍摄;当接收到第六驱动信号时,每隔预设的第二时间间隔进行拍摄;拍摄出的图片经控制主机后输出至存储卡;
存储卡,用于存储拍摄出的图片;
LCD显示屏,用于显示存储卡中的图片。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智能离线车辆记录仪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异常情况为车外存在非热源对象或热源对象经过的情况。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智能离线车辆记录仪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为30分钟。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智能离线车辆记录仪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第二时间间隔为1秒。
基于本发明所述一种智能离线车辆记录仪的记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当红外对管传感器监测到异常情况时,输出非热源信号至AD转换模块;当红外热释电传感器监测到异常情况时,输出热源信号至AD转换模块;
步骤二、AD转换模块将接收的非热源信号或热源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出至第一单片机;
步骤三、当达到预先设置的第一时间间隔时,时钟模块输出时钟信号至第一单片机;
步骤四、当第一单片机接收到时钟信号,输出第一驱动信号至第一射频模块;当第一单片机接收到数字信号,输出第二驱动信号至第一射频模块;
步骤五、第一射频模块将接收的第一驱动信号或第二驱动信号输出至第二射频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130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