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高硅钴原料溶解液过滤速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96532.1 | 申请日: | 2015-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883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胡家彦;彭万通;冯玉洁;丁庆华;周林华;胡敏艺;高鹏飞;吴婧;任保佑;徐艳燕;李洪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金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3/44 | 分类号: | C22B3/44;C22B23/00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62100 | 代理人: | 张英荷 |
地址: | 730101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高硅钴 原料 溶解 过滤 速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行业矿浆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解决硅含量高导致的钴原料溶解液过滤速度低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钴生产流程中存在一个比较棘手的难题就是含硅高的碳酸钴、氢氧化钴等原料溶解液过滤困难。在实际生产中,虽然对溶解液进行简单的浓密液固分离,但分离效果并不好,浓密机上清液中依然含有大量的固体渣。因溶解液中含有大量的固体渣,易导致萃取除铜工序无法正常使用;酸浸渣含钴较高,导致钴实收率偏低;当浸出液中含有较多的酸浸渣,进入除铁工序后,从除铁后液管道至P204萃取箱,容易发生硫酸钙结晶,对钴生产流程影响很大。
前期研究结果表明钴原料溶解液过滤困难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肉眼看不到的硅溶胶胶体物质。这些硅溶胶混杂在矿浆中而进入过滤系统,在过滤过程中污染过滤板,堵塞滤布,造成过滤时间延长甚至无法过滤。更为严重的是,硅溶胶的存在,对铜萃取剂破坏严重,Lix984萃取剂无法使用。
目前在酸性溶液中除硅技术研究及应用国内外报道较少,尤其在高浓度硫酸钴溶液中除硅技术的应用几乎没有,溶液中除硅技术大多采用在溶液中加入适量絮凝剂后过滤达到除硅的目的。此项技术已在钴系统进行了工业化试验,该技术虽能解决硫酸钴溶液过滤的目的,但在除硅过程中需引入大量的絮凝剂,不仅造成处理成本偏高,而且引入的絮凝剂对后续萃取工序影响很大。导致萃取工序无法正常开启。考虑到除硅引入的化学试剂对后续工序的影响,同时又要解决钴原料溶解液过滤困难的问题,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提高含硅高的碳酸钴、氢氧化钴等原料溶解液过滤速度的方法。在不引入其它杂质前提下,实现钴原料溶解液除硅、过滤性能提升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提高高硅钴原料溶解液过滤速度的方法,具有成本低、后续处理简单、易于实现工业化的特点。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提高高硅钴原料溶解液过滤速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钴原料用硫酸溶解得到钴原料溶解液,通过向钴原料溶解液中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调节钴原料溶解液中Fe3+与Si质量比1:1-3;氧化剂优选氯酸钠,还原剂优选无水亚硫酸钠或二氧化硫气体;通过调节Fe3+与Si的比值,从而控制钴原料溶解液中氢氧化铁胶体与硅溶胶比值。
(2)调节钴原料溶解液温度为50-70℃,调节终点pH值至3.0-3.5,搅拌后即可过滤。调节PH值使溶液中的Fe3+的水解生成Fe(OH)3胶体,Fe(OH)3胶体带正电荷,与带负电荷的硅胶胶体相互作用聚沉,生成大体积的絮凝物,过滤时易于除去。
该方法适合处理以硅溶胶胶体形式存在的硅含量0.3-4.0g/l、pH值0.5-2.5的钴原料溶解液。更具体地,所述钴原料是碳酸钴或氢氧化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钴原料溶解液中本身存在的Fe元素产生带正电荷的Fe(OH)3胶体,进一步与硅胶胶体聚沉,生产易于除去的絮状物,一方面提高了过滤速度,过滤速度可达0.2-0.5m3m-2h-1;另一方面引入的杂离子少且易于后续的处理,例如铜等有价金属的回收。
(2)使用的化学试剂廉价易购,使用方便,效果好,稳定可靠,且处理成本低、经济性好,易于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金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兰州金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965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处理负载型含钯废催化剂的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转炉旋转溜槽加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