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可压缩分类垃圾桶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194947.5 | 申请日: | 2015-04-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60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 发明(设计)人: | 吴晓莉;李婧怡;王佳佳;唐晓敏;尹天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 主分类号: | B65F1/14 | 分类号: | B65F1/14;B65F1/16;B65F1/00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袁兴隆 |
| 地址: | 213022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可压缩 分类 垃圾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可压缩分类垃圾桶。
背景技术
现如今,环境保护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一大问题,随着我们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城市垃圾桶随处可见,然而,大部分垃圾桶却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行人随手扔垃圾、城市垃圾杂乱堆放、垃圾桶不能合理利用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由此,合理利用垃圾桶空间,对主要城市垃圾进行分类回收成为我们使用智能垃圾桶的主要目的。这种可压缩的智能分类垃圾桶将有效解决这些城市垃圾的不合理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可压缩分类垃圾桶,用于实现纸类与塑料类可回收能源的压缩回收,通过行人的自身体验,实现城市垃圾有序回收安放与垃圾桶空间最大化利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可压缩分类垃圾桶,所述垃圾桶包括若干个单体垃圾桶,所述单体垃圾桶的一侧设置一个凸槽,另一侧设置对应的一个凹槽,用于各个单体垃圾桶之间的卡合;所述单体垃圾桶包括内桶体和外桶体,所述内桶体与外桶体的内部契合,组成单体垃圾桶的桶体,所述内桶体的顶部设置一个垃圾投放口,所述外桶体正面设置一个用于控制垃圾投放口开启的投放口启动开关,所述外桶体的正面设置电源及开盖机构,垃圾投放口通过电源供电的连杆机构开启,所述内桶体内在垃圾投放口处设置用于控制垃圾投放口关闭的红外感应装置,所述内桶体顶部的垃圾投放口旁设置一个用于控制红外感应装置的红外感应开关;所述单体垃圾桶还包括用于压缩垃圾的压缩机构和用于控制压缩机构的脚踏式压缩板,所述脚踏式压缩板设置在单体垃圾桶的底部。
上述内桶体的顶部还设置语音提示箱,外桶体的正面还设置电子提示屏,所述电子提示屏的内容通过语音提示箱播报。
上述智能可压缩分类垃圾桶的各个单体垃圾桶上设置不同垃圾分类标识。
上述压缩机构包括竖直滑轨、旋转机构、支撑板以及四个竖直轨道,所述竖直滑轨上设置一个套环一和一个套环二,套环一和套环二之间设置液压缸,所述液压缸通过圆榫与旋转机构连接,所述旋转机构为两个上下翻转的A板、B板,所述A板、B板通过圆榫连接,所述套环二连接一个横杆,所述横杆位于圆榫下部,与其平行;所述支撑板位于横杆下部,为一个中空的正方形结构,其四个端点分别靠四个竖直轨道支撑,所述竖直轨道内包括弹簧和钢珠,所述A板、B板在向下翻转时抵住支撑板的两条边,支撑板在A板、B板的作用下在四个竖直轨道内上下弹性移动。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将有效解决城市主要垃圾杂乱堆放以及空间不合理利用问题,实现城市垃圾有序合理回收及利用,也对行人使用垃圾桶的形式进行创新改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单体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压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压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智能可压缩分类垃圾桶,垃圾桶包括若干个单体垃圾桶,单体垃圾桶的一侧设置一个凸槽7,另一侧设置对应的一个凹槽3,用于各个单体垃圾桶之间的卡合;单体垃圾桶包括内桶体2和外桶体1,内桶体2与外桶体1的内部契合,组成单体垃圾桶的桶体,内桶体2的顶部设置一个垃圾投放口4,外桶体1正面设置一个用于控制垃圾投放口4开启的投放口启动开关5,外桶体1的正面设置电源及开盖机构8,垃圾投放口4通过电源供电的连杆机构开启,内桶体2内在垃圾投放口4处设置用于控制垃圾投放口4关闭的红外感应装置,内桶体2顶部的垃圾投放口4旁设置一个用于控制红外感应装置的红外感应开关11;单体垃圾桶还包括用于压缩垃圾的压缩机构9和用于控制压缩机构9的脚踏式压缩板6,脚踏式压缩板6设置在单体垃圾桶的底部。
上述内桶体2的顶部还设置语音提示箱10,外桶体1的正面还设置电子提示屏12,电子提示屏12的内容通过语音提示箱10播报。
上述智能可压缩分类垃圾桶的各个单体垃圾桶上设置不同垃圾分类标识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未经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949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