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空心光纤锥光镊分类和收集大气PM2.5粒子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93962.8 | 申请日: | 2015-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776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晋;吴迪;吕日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21/32 | 分类号: | G02B21/32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 |
地址: | 110819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心 光纤 锥光镊 分类 收集 大气 pm2 粒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大气PM2.5粒子的分类和收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空心光纤锥光镊分类和收集大气PM2.5粒子的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其中PM2.5粒子由于其对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PM2.5粒子由于体积小,可被直接吸入肺部,引起呼吸系统疾病;PM2.5粒子会引发血管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此外,粒径小于100nm的PM2.5粒子甚至可以直接进入人类大脑,危及人类生命安全。中国科学院陈竺院士等研究者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因室外空气污染导致的早死人数在35万到50万之间。为了有效遏制PM2.5粒子的产生和扩散,就必须针对性地研究其中包含的各种成分粒子的生化特性,因此需要对大气PM2.5粒子进行有效的分类和研究。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空心光纤锥光镊,实现对大气PM2.5粒子分类和收集的装置,既可以根据PM2.5粒子的质量有效分离和收集不同粒子,又利用光场来完成相应操作,不会对粒子造成接触性污染。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了空气污染中PM2.5粒子的有效和高精度分类和收集问题,提供了一种用空心光纤锥光镊分类和收集大气PM2.5粒子的装置。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空心光纤锥光镊俘获、分类和收集大气PM2.5粒子的结构,包括532nm半导体激光器1、半透半反镜2、空心光纤锥3、粒子分离池4、高倍生物显微镜5、计算机控制单元6、垫片7、分流垫片8、石英窗口片9、粒子悬浮液10、PM2.5粒子11、粒子通道12、粒子通道13、粒子通道14、收集容器15、收集容器16、收集容器17、粉尘粒子18、金属络合物粒子19、生物病菌粒子20。其中,532nm半导体激光器1发出波长为532nm的入射光,该入射光经由半透半反镜2反射进入空心光纤锥3,入射光在其亚波长直径的尖端处会产生倐逝场,可形成光镊,实现对粒子分离池4中的PM2.5粒子11进行俘获和转移,部分反射光经由半透半反镜2透射进入高倍生物显微镜5,采集到的图像和视频信息传输到计算机控制单元6,可实现对整个操作过程的观测、记录,同时,该计算机控制单元6可根据不同质量PM2.5粒子的分离条件,实时调节532nm半导体激光器1的输出功率,实现对指定质量PM2.5粒子11进行俘获和收集。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532nm半导体激光器1的输出功率范围为1pW到30mW,半透半反镜2的反射率为90%、透射率为10%。空心光纤锥3由内径为100μm、外径为350μm的空心石英毛细管经加热熔融后拉制获得,最终得到的空心光纤锥3的外径为5μm、内径为1μm、锥尖直径为300nm,高倍生物显微镜5的放大倍率为50到2600倍。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粒子分离池4由厚度为1mm的垫片7和分流垫片8,厚度为0.1mm、边长为15mm的融石英正方形的石英窗口片9,内部填充去离子水粒子悬浮液10和粒径为0.5μm到2μm的大气污染物颗粒PM2.5粒子11,被俘获和分离的粒径为1μm的粉尘粒子18,粒径为2μm的金属络合物粒子19,粒径为1.5μm的生物病菌粒子20,分别经由宽度为2mm的粒子通道12、粒子通道13、粒子通道14,进入对应的收集容器15、收集容器16、收集容器17。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发明中的入射光进入空心光纤锥3会产生倏逝场,在光纤锥尖端形成光镊,通过调节入射光功率和角度,可以通过高倍生物显微镜下的微光学操控,在单分子水平上实现对粒径范围为500nm到2.5μm、不同质量PM2.5粒子的有效分类和收集;
2) 本发明中使用的光镊技术对PM2.5粒子进行操作,不会对粒子造成接触性污染。
附图说明
附图1为一种用空心光纤锥光镊分类和收集大气PM2.5粒子的装置。
附图2为粒子分离池4内三种PM2.5粒子的分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阐明本发明的实质特点和显著进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939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USB显微探头和步进扫描台的可定位显微成像系统
- 下一篇:反射镜吊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