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构建阻控农业面源污染寒冷地区河岸缓冲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86513.0 | 申请日: | 2015-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71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张鸿龄;马国峰;孙丽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00 |
代理公司: | 沈阳技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05 | 代理人: | 赵越 |
地址: | 11004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构建 农业 污染 寒冷 地区 河岸 缓冲 方法 | ||
1.构建阻控农业面源污染寒冷地区河岸缓冲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将河岸缓冲带分为靠近农田缓坡区、中间生态阻隔区和靠近河道植被区三部分;
农田与河岸带相连接的部分修筑成坡体宽度为2-3米,倾斜角小于30°的靠近农田缓坡区;种植植被为灌木刺槐,行距1.2米,株距1.5米,与坡体自然生长的杂草组成灌草阻隔带;
在靠近农田缓坡区下方设置3-5米宽的生态阻隔区,该阻隔区由植被种植带和生物炭吸附带组成;中间生态阻隔区中植被种植模式为乔/灌/草组合模式;种植乔木为枫杨,灌木为杞柳与紫穗槐;乔木种植行距为2米,株距为2米;灌木种植行距为1米,株距为1米,杞柳与紫穗槐进行混植;乔木与灌木下方播撒耐寒的草本植物二月兰和三叶草;
在中间生态阻隔区中设置两条生物炭吸附带,两条吸附带间隔1-2米,分别位于两排乔木中间;生物炭吸附带的构建方法为:沿平行河岸方向挖置深0.5米、宽0.2米的沟渠,下层铺垫10cm厚生物炭,压实后上面覆盖20cm厚小粒径砾石层,砾石层上覆盖20cm厚表土层,压实后吸附带高度低于两边河岸带2-3cm;压实后土壤上等比例播撒二月兰与三叶草草籽;
靠近河道植被区以灌/草模式进行植被种植,灌木为一年生杞柳和紫穗槐,种植行距为1米,株距为1米,杞柳与紫穗槐等比例混植;灌木下方播撒小冠花与草木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大学,未经沈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8651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净水网
- 下一篇:一种强化污水脱氮除磷效率同时产电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