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冲击轮圈及轮组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85437.1 | 申请日: | 2015-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2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陈英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21/12 | 分类号: | B60B2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55 | 代理人: | 张雅军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 轮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圈,特别是涉及一种耐冲击轮圈及轮组。
背景技术
参阅图1,现有的一种轮组,包含一个轮圈11及一个环绕设置于该轮圈11的轮胎12。由于该轮胎12在地面滚动时对会该轮圈11施加压力,尤其是在行经不平整的地面时,该轮胎12施加于该轮圈11的冲击更剧烈,使得该轮圈11往往会因此产生裂缝或破损,而基于安全考虑,不论是维修或者换新对消费者来说都是额外花费。
然而,除了该轮胎12施加于该轮圈11的压力外,当该轮胎12变形过大时,该轮圈11也可能直接撞击地面或其它路面障碍物,而使得该轮圈11更容易损毁,造成安全上的疑虑。当该轮圈11含有复合材料(如碳纤维补强树脂)时虽有轻量化优势但物性脆硬,更容易发生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吸收冲击避免损坏,而能提高使用耐久度的耐冲击轮圈。
本发明的耐冲击轮圈,适用于供一个轮胎设置,该耐冲击轮圈包含一个轮圈体、至少一个耐冲击材。
该轮圈体环绕一条轮轴线设置并包括两个沿该轮轴线方向排列且彼此相间隔的侧壁、一个设置于所述侧壁间的胎床,及两个分别位于所述侧壁与该胎床间的角区部。
该耐冲击材环绕该轮轴线设置于该轮圈体,并包括一个具有纤维结构的基层,及一个浸渍于该基层的剪切增稠材料。
本发明的耐冲击轮圈,该胎床具有一个邻近该轮胎的胎床面,该耐冲击材设置于该胎床面并介于该轮胎及该胎床面间。
本发明的耐冲击轮圈,该耐冲击材镶埋于该胎床中。
本发明的耐冲击轮圈,该胎床具有一个邻近该轮胎的胎床面及一个相反于该胎床面的背胎床面,该耐冲击材设置于该背胎床面。
本发明的耐冲击轮圈,包含多个耐冲击材,每一个角区部具有一个邻近该轮胎的角区面,所述耐冲击材分别设置于所述角区面并分别介于该轮胎及个别的角区面间。
本发明的耐冲击轮圈,每一个耐冲击材接触空气的表面还包括一个具能挠性的隔离膜。
本发明的耐冲击轮圈,包含多个耐冲击材,所述耐冲击材分别镶埋于所述角区部中。
本发明的耐冲击轮圈,包含多个耐冲击材,每一个角区部具有一个邻近该轮胎的角区面,及一个相反于该角区面的背角区面,所述耐冲击材分别设置于所述背角区面。
本发明的耐冲击轮圈,每一个耐冲击材的剪切增稠材料具有聚乙二醇及混合于其中的二氧化硅。
本发明的耐冲击轮圈,每一个耐冲击材是环绕整圈设置于该轮圈体。
本发明的耐冲击轮圈,该轮圈体含有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冲击轮组。
该耐冲击轮组包含一个轮圈体、一个轮胎及一个耐冲击材。
该轮圈体环绕一条轮轴线设置。
该轮胎环绕该轮轴线设置于该轮圈体,并包括一个胎壁、一个由该胎壁的内表面围绕界定的充气空间。
该耐冲击材设置于该轮胎的胎壁,并包括一个具有纤维结构的基层,及一个浸渍于该基层的剪切增稠材料。
本发明的耐冲击轮组,该耐冲击材设置于该胎壁的内表面。
本发明的耐冲击轮组,该胎壁还具有一个相反于该内表面的外表面,该耐冲击材设置于该外表面并介于该外表面及该轮圈体间。
本发明的耐冲击轮组,该耐冲击材的剪切增稠材料具有聚乙二醇及混合于其中的二氧化硅。
本发明的耐冲击轮组,每一个耐冲击材是环绕整圈设置于该胎壁。
本发明的耐冲击轮组,该轮圈体含有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该耐冲击材的设置,能够吸收轮圈滚动时受到的冲击,避免轮圈受到轮胎的撞击而损坏,因此能够确实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一个剖视图,说明现有的一种轮组;
图2是一个立体图,说明本发明耐冲击轮圈及轮组的一个第一实施例的一个轮圈体及一个轮胎围绕一条轮轴线设置;
图3是一个沿图2中III-III剖切线的剖视图,说明该实施例的一个耐冲击材设置于该轮圈体;
图4是一个类似图3的视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个实施态样;
图5是一个类似图3的视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又一个实施态样;
图6是一个类似图3的视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第二实施例;
图7是一个类似图3的视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第三实施例;
图8是一个类似图3的视图,说明该第三实施例的另一个实施态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航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854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动车轮胎状态通讯检测平台
- 下一篇:一种子弹头型笔头及其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