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超声速推进风洞模型的支撑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185313.3 | 申请日: | 2015-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9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 发明(设计)人: | 高占彪;李东霞;岳连捷;张新宇;林建民;钱大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M9/04 | 分类号: | G01M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超 声速 推进 风洞 模型 支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超声速推进风洞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高超声速推进风洞模型的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高超声速推进风洞(如图2所示)是进行高超声速飞行器地面试验必不可少的设备。每一种新型飞行器的研制过程中要经过大量的地面试验。高超声速推进风洞主要由加热器、喷管、实验舱、引射器、发动机模型支撑系统组成。加热器提供模型试验所需的高温高压气体;气体由喷管加速到所需马赫数进入实验舱;实验舱内需维持飞行高度相应的大气条件,即一定的压力环境;而引射器用来保证实验舱内的低压状态。模型支撑系统则是将模型置于喷管后方的试验流场中的装置。
由于高超声速推进风洞马赫数较高,模型支撑系统负载较大。目前所采用的支撑系统一般都是硬式支撑,基本原理如下:硬式支撑系统采用特制的固体支架将飞行器或机构试验模型支撑起来放置于风洞。硬式支撑系统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但是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一:硬式支撑系统就是简单的将模型固定在风洞喷管出口一定距离的正中央,这样对于试验流场建立是极为不利的。第二:硬式支撑系统每次试验只能使模型保持一个姿态,不能提供试验要求的运动姿态,模拟在实际飞行中飞行器的姿态变化。使模型进行姿态调整,造成了试验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超声速推进风洞模型的支撑系统,其能够对模型的俯仰角度进行调节,达到一次试验进行多状态测试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种高超声速推进风洞模型的支撑系统,其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运动控制器、前轴伺服驱动器、前轴伺服电机、前轴电动缸、后轴伺服驱动器、后轴伺服电机、后轴电动缸、液压杆、第一平台、底座,前轴伺服驱动器、前轴伺服电机、前轴电动缸安装在底座的前方,后轴伺服驱动器、后轴伺服电机、后轴电动缸安装在底座的后方,液压杆在底座的中心,前轴电动缸、后轴电动缸分别连接第一平台底面的前方、后方,液压杆与第一平台的中心固定,通过PLC、运动控制器、前轴伺服驱动器、前轴伺服电机、前轴电动缸控制第一平台的前方上下运动,通过PLC、运动控制器、后轴伺服驱动器、后轴伺服电机、后轴电动缸控制第一平台的后方上下运动,通过控制第一平台的前后方上下运动来改变第一平台的俯仰角度。
本发明通过PLC、运动控制器、前轴伺服驱动器、前轴伺服电机、前轴电动缸控制第一平台的前方上下运动,通过PLC、运动控制器、后轴伺服驱动器、后轴伺服电机、后轴电动缸控制第一平台的后方上下运动,通过控制第一平台的前后方上下运动来改变第一平台的俯仰角度,所以能够对模型的俯仰角度进行调节,达到一次试验进行多状态测试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高超声速推进风洞模型的支撑系统的机械结构示意图。
图2是高超声速推进风洞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高超声速推进风洞模型的支撑系统实现俯仰角度时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高超声速推进风洞模型的支撑系统实现偏航角度时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高超声速推进风洞模型的支撑系统实现控制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这种高超声速推进风洞模型的支撑系统,其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运动控制器、前轴伺服驱动器、前轴伺服电机、前轴电动缸1、后轴伺服驱动器、后轴伺服电机、后轴电动缸2、液压杆3、第一平台4、底座5,前轴伺服驱动器、前轴伺服电机、前轴电动缸安装在底座的前方,后轴伺服驱动器、后轴伺服电机、后轴电动缸安装在底座的后方,液压杆在底座的中心,前轴电动缸、后轴电动缸分别连接第一平台底面的前方、后方,液压杆与第一平台的中心固定,通过PLC、运动控制器、前轴伺服驱动器、前轴伺服电机、前轴电动缸控制第一平台的前方上下运动,通过PLC、运动控制器、后轴伺服驱动器、后轴伺服电机、后轴电动缸控制第一平台的后方上下运动,通过控制第一平台的前后方上下运动来改变第一平台的俯仰角度。液压杆处于中间位置,用于定位同时起稳定作用。通过前轴、后轴伺服驱动器保证两个电动缸同步动作即可完成模型的上升或下降运动。当前轴、后轴伺服驱动器控制两个电动缸速度不一致时,即可实现俯仰角的变化。由于机械结构限制,其最大俯仰角为8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853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动变速器寿命试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动密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