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通事件检测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82223.9 | 申请日: | 2015-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98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宏伟;邹博;陈苏依;刘秦;吴昊;刘玉洁;苗建;冯天娇;包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11017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通 事件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监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通事件检测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道路监控系统在治安防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实时获取道路的交通状况,在一些重要路段均设置有道路监控系统,通过摄像机拍摄道路实时状况,然后将拍摄的图像实时上传到道路监控指挥中心。
在现有的道路监控系统中,道路监控指挥中心的监控人员通过操作云台观察上传的道路各个方向的监控视频图像,通过观察监控视频图像来人为判断交通事件的发生。这种交通事件监控方法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而且由于监控人员的精力有限,很容易造成交通事件的误报和漏报。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交通事件检测方法和装置,以实现对交通事件的自动检测。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交通事件的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摄像机处于预设预置位时采集的交通监控视频图像;
根据所述交通监控视频图像建立车辆轨迹模型和/或车周环境模型;
根据所述车辆轨迹模型和预先建立的路面结构模型检测交通事件,和/或,根据所述车周环境模型和预先建立的路面结构模型检测交通事件;所述路面结构模型是根据路面上未发生交通事件的监控视频图像建立的模型。
可选地,所述交通事件检测方法采用每路摄像机在多个不同预置位之间进行自动轮巡监控的方法,每路摄像机所处的多个不同预置位能够覆盖整个路面的横断面,设定摄像机在一个预置位的监控时间达到预设时间后,自动轮换到下一个预置位进行监控。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车辆轨迹模型和预先建立的路面结构模型检测交通事件,和/或,根据所述车周环境模型和预先建立的路面结构模型检测交通事件之后,还包括:
当接收到进行人工干预的指令后,取消加载预置位相关配置文件,自接收到进行人工干预的指令起至达到预设人工监控时长后,提示是否加载预置位相关配置文件,如果是,控制摄像机切换到所述预设预置位的下一个预置位的位置,以采集所述预设预置位的下一个预置位对应的道路上的交通状况,如果否,延长人工监控时长,自接收到延长人工监控时长的指令起至再次达到预设人工监控时长后,返回执行所述提示是否加载预置位相关配置文件的步骤;
当接收到拒绝进行人工干预的指令后,判断摄像机在当前预置位的监控事件是否达到预设时间,如果是,控制摄像机切换到所述预设预置位的下一个预置位,并返回执行所述获取摄像机处于预设预置位时采集的交通监控视频图像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交通监控视频图像建立车辆轨迹模型包括:
检测所述交通监控视频图像中的车辆;
对检测到的车辆进行跟踪,得到所述车辆的运动轨迹;
根据所述车辆的运动轨迹,建立车辆轨迹模型。
可选地,所述车辆轨迹模型和所述路面结构模型均包括车辆运动的方向角模型和车辆运动速度模型;
所述根据车辆轨迹模型和预先建立的路面结构模型检测交通事件具体包括:
比较所述车辆轨迹模型和所述路面结构模型中的方向角模型和/或速度模型,得到所述车辆轨迹模型和所述路面结构模型的方向角偏差和/或速度偏差;
判断所述方向角偏差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条件,和/或,判断所述速度偏差是否达到第二预设条件,以判定路面上是否发生交通事件;
当所述车辆轨迹模型中的方向角模型与所述路面结构模型中的方向角模型的偏差大于角度阈值时,判定发生车辆逆行事件;
当所述车辆轨迹模型中的速度变量与所述路面结构模型中的速度变量的偏差大于第一速度阈值时,判定发生车辆超速事件;
当所述路面结构模型中的速度变量与所述车辆轨迹模型中的速度变量的偏差大于第二速度阈值时,判定发生车辆慢速事件;
当在第一时间段内所述车辆轨迹模型中的速度变量持续小于第三速度阈值时,判定发生车辆停止事件;
当路面上超过一定比例的车辆的车辆轨迹模型中的速度变量持续小于第三速度阈值时,判定发生车辆拥堵事件;
当路面上至少两辆车辆的车辆轨迹模型出现重叠且重叠的时间持续超过第二时间段时,判定发生车辆碰撞事件。
可选地,根据所述交通监控视频图像建立车周环境模型具体包括:
从所述交通监控视频图像中选取车辆及周围环境部分;
根据所述车辆及周围环境部分获取车周环境轮廓特征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822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