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修饰纳米微球在免疫层析上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47903.7 | 申请日: | 2015-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30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金晶;罗雅赛;黄力;朱宗哲;苏恩本 | 申请(专利权)人: | 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31 | 分类号: | G01N33/531;G01N33/533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11505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支 缩水 甘油 修饰 纳米 免疫 层析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生物医学诊断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修饰纳米微球在免疫层析上的应用。
背景技术
免疫层析技术是利用液体的毛细作用,让待测物通过层析在检测线处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通过肉眼或者相应仪器检测,获得判断结果。它结合了亲和技术、标记技术、印记技术和层析技术等技术方法,是制备体外诊断试剂的一种重要方法,具有价格低,检测快速等特点。免疫层析的另一大优势是几乎不需要繁复的设备,有着便利的用户操作性,符合床边检测(POCT)的策略。它已经成为高度细化检测诊断平台的有力竞争者,伴随着简便的读数和样本处理,加上集成的打印设备和随声携带功能,不仅在实验室研究上,更在家庭和小型门诊使用等方面开拓了广大的市场。
目前所用的免疫层析试剂方法学可分为胶体金法和荧光法。以胶体金为代表的层析技术已经发展了20多年,目前仍然广泛使用,但由于只能用于定性或者半定量的检测,定性检测的结果只有阳性和阴性,而人体内的一些物质的含量常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仪器得出的阳性或阴性判定常常不能让人满足,难以满足临床检测指标具体的要求,同时检测结果呈弱阳性时,极易造成人为漏检现象,因此存在灵敏度较低等问题。荧光技术逐渐在免疫层析中占主导地位,然而该技术仍然存在灵敏度欠佳,标记步骤复杂,抗体成本高等缺点。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有:提高灵敏度并拓宽免疫层析分析的检测范围,采用信号聚集放大系统并简化检测仪器。
微球作为免疫层析分析中的重要组成,其本身的性质十分重要。目前常用的商品化微球是聚苯乙烯微球,功能性基团通过共聚、枝接、包裹等方式结合在微球上。这种为求有两个确定。其一,聚苯乙烯微球为疏水材料,直接应用会产生非特异性吸附,影响检测的可信度,易造成误诊和漏诊;其二,无论是如何偶联的基团,都不能突破单层表面最大理论密度,结合基团越多,对结果的影响就越大
聚乙二醇(PEG)是在生物医药方向中使用非常广泛的一个亲水性物质,其生物相容性以及非免疫源性的特征使得它在很多领域作为改性材料使用,例如抗体、蛋白、核苷酸、脂质体的修饰,聚合物和聚合物微球的表面改性等。在免疫分析中,纳米粒子表面的PEG可以有效的降低非特异性吸附,减少本底值,提高反应的灵敏度,降低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但是线性的PEG聚合物由于其结构中只在聚合物端基部分有官能团,整个聚合物结构中只有一个或者两个活性位点可供于偶联,结合能力较弱,偶联效率不高,这点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
与线性聚合物不同,超支化聚合物(支化程度至少大于等于2)在结构分支处包含较多的官能团。超支化聚合一般有较好的溶解性,溶解后粘度较低和流动性也较好,使用上简单方便。再者,超支化聚合物合成方法也比较简单,主要分成三种:第一,利用多官能团的单体缩聚制备;第二,在已经制备好的聚合物前驱体中进行接枝修饰,第三,利用环氧的开环反应来制备超支化的结构。
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是一种特殊的超支化聚合物,有着类似聚乙二醇的主链结构,在支链结构上富含羟基,这部分羟基一方面提供了大量结合位点,另一方面又给聚合物带来了良好的亲水性能。这些结构特点使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具有大量的末端官能团,拥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高溶解性和高流变性。所以利用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修饰纳米微球应用于免疫层析上,由于其大量的末端官能团效应,可以大大加强免疫分析中抗原抗体结合效率,能够极大的增强分析的灵敏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干式免疫层析分析法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公开了一种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修饰纳米微球在免疫层析上的应用方法。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修饰纳米微球干式免疫层析试纸条。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修饰微球纳米在免疫层析上的应用,包括以下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479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