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苜蓿产量的施肥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145478.8 申请日: 2015-03-30
公开(公告)号: CN104756655B 公开(公告)日: 2018-05-01
发明(设计)人: 万里强;李向林;何峰;吕会刚;苗丽宏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C21/00 分类号: A01C21/00;C05G3/00
代理公司: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11308 代理人: 孔祥彦
地址: 100193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提高 苜蓿 产量 施肥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苜蓿种植领域,尤其涉及通过在苜蓿不同生长期施用不同的肥料以提高苜蓿耐旱能力的方法。

背景技术

紫花苜蓿为多年生牧草,每年要刈割2-4次,多次刈割必然带走土壤中大量的营养元素,产草量愈高,带走的营养愈多,造成土壤自身养分的不断流失和匮乏。为了满足苜蓿正常生长对养分的需求,需通过施肥来补充土壤养分,以保证苜蓿的高产、稳产和优质。如果土壤得不到有效的养分补充,致使养分耗尽,不仅苜蓿生产潜力得不到发挥,而且实际生产力会不断下降。

目前已有许多关于通过施肥的方法解决土壤养分匮乏的研究,但是由于苜蓿生长的不同阶段所需的营养不同,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施肥研究中还不完全满足苜蓿生长潜力的发挥。

此外,苜蓿作为一种牧草,一般会被栽培到水资源较为匮乏的区域,一方面可以降低生产者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苜蓿的根瘤菌改善该区域的地力。因此,许多的生产者期望通过施肥的方法不但可以提高苜蓿的生产力,还能提高苜蓿的耐旱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既能提高苜蓿生产力又能耐旱能力的施肥方法,本发明是根据苜蓿不同生长期为苜蓿地提供不同的成分配比的肥料,以提高苜蓿的生产力和耐旱能力,保障水资源匮乏区域的苜蓿的产量和品质。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苜蓿耐旱能力的施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苜蓿播种前,对苜蓿草地施用包括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钼肥和含有赤霉素的第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促进苜蓿种子发芽的基肥;

苜蓿返青时,向苜蓿草地施用包括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钼肥、硼肥、钙肥和含有脱落酸的第二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提高苜蓿耐旱能力的返青追肥;

苜蓿刈割后,向苜蓿草地追施包括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钼肥、钙肥和含有脱落酸和整形素的第三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提高苜蓿耐旱能力和促进苜蓿侧芽生长的刈割追肥。

其中,所述的基肥、返青追肥和刈割追肥的成分与配比各不相同。

其中,所述第一有机无机复合肥、第一微肥和含有赤霉素的第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重量配比为:

第一有机无机复合肥490-1500kg

第一微肥10-40g

第一植物生长调节剂1-30g。

优选地,所述第一有机无机复合肥、第一微肥和含有赤霉素的第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重量配比为:

第一有机无机复合肥726-1240kg

第一微肥20-30g

第一植物生长调节剂5-20g。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有机无机复合肥、第一微肥和含有赤霉素的第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重量配比为:

第一有机无机复合肥989kg

第一微肥22g

第一植物生长调节剂15g。

其中,所述第一有机无机复合肥包括:

400-1200kg有机肥;

30-80kg尿素;

30-100kg磷肥;

30-120kg钾肥。

优选地,所述第一有机无机复合肥包括:

600-1000kg有机肥;

40-60kg尿素;

40-80kg磷肥;

46-100kg钾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有机无机复合肥包括:

800kg有机肥;

49kg尿素;

60kg磷肥;

80kg钾肥。

其中,所述第一微肥是包括10-40g钼肥的微量肥料。

优选地,所述第一微肥是包括20-30g钼肥的微量肥料。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微肥是包括22g钼肥的微量肥料。

其中,所述第一植物生长调节是包括赤霉素的生长调节剂,还可以包括动植物蛋白胶、琼脂、氨基酸、细胞分裂素中的一种或多种等成分。

其中,所述第一植物生长调节的赤霉素含量为30-60wt%,优选为40-50wt%,进一步优选为48wt%.

其中,所述第一有机无机复合肥的有机肥是有机质含量≥30wt%的有机肥料。

其中,所述第二有机无机复合肥、第二微肥和含有脱落酸的第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重量配比为:

第二有机无机复合肥460-1190kg

第二微肥165-750g

第二植物生长调节剂1-20g。

优选地,所述第二有机无机复合肥、第二微肥和含有脱落酸的第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重量配比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454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