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谐振型非接触供电装置、电能接收端和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142175.0 | 申请日: | 2015-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019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 发明(设计)人: | 张望;余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矽力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50/12 | 分类号: | H02J50/12;H02M3/2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23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谐振 接触 供电 装置 电能 接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谐振型非接触供电装置,包括:
电能发射端,包括:
交流电生成电路,用于生成具有第一电流强度参量的交流电;
发射侧谐振电路,包括发射线圈,用于接收所述交流电并发射电能;
发射侧控制电路,用于获取并以无线方式发送表征所述第一电流强度参量的第一信号以及与所述发射侧谐振电路耦合的电能接收端的数量;
至少两个电能接收端,包括:
接收侧谐振电路,包括接收线圈,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发射线圈分离地以非接触方式耦合,所述接收侧谐振电路用于从所述发射线圈接收电能;
整流电路,与所述接收侧谐振电路连接;
功率变换器,与所述整流电路连接;
接收侧控制电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信号、表征第二电流强度参量的第二信号和与所述发射侧谐振电路耦合的电能接收端的数量并控制所述功率变换器以调节所述第二信号,保持第二电流强度参量为所述第一电流强度参量的m倍;
其中,所述第二电流强度参量为流过所述接收线圈的交流电的电流强度参量,Rs为所述发射线圈的线圈等效电阻,Rd为所述接收线圈的线圈等效电阻,n为所述电能接收端的数量,所述电流强度参量为电流峰值或有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振型非接触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侧控制电路包括:
第一电流强度参量检测电路,用于检测获取所述第一信号;
数量检测电路,用于检测与所述发射侧谐振电路耦合的电能接收端的数量;
第一无线通信电路,用于以无线方式发送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电能接收端的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谐振型非接触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侧控制电路包括:
第二无线通信电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电能接收端的数量;
信号转换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一信号转换为第三信号,所述第三信号表征所述第一信号与m的乘积;
第二电流强度参量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流过所述接收线圈的电流获取表征所述第二电流强度参量的第二信号;
补偿电路,用于生成响应于所述第三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差值的补偿信号;
控制信号生成电路,用于生成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功率变换器以最小化所述补偿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谐振型非接触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侧控制电路包括:
第二无线通信电路,用于以无线方式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电能接收端的数量;
第二电流强度参量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流过所述接收线圈的电流获取表征所述第二电流强度参量的第二信号;
信号转换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二信号转换为第三信号,所述第三信号表征所述第二信号与1/m的乘积;
补偿电路,用于生成响应于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三信号差值的补偿信号;
控制信号生成电路,用于生成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功率变换器以最小化所述补偿信号。
5.一种控制方法,用于控制谐振型非接触供电装置,所述谐振型非接触供电装置包括具有发射线圈的电能发射端和至少两个具有接收线圈和功率变换器的电能接收端,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表征第一电流强度参量的第一信号、表征第二电流强度参量的第二信号和与所述电能发射端耦合的电能接收端的数量;
控制所述功率变换器以调节所述第二信号,保持第二电流强度参量为第一电流强度参量的m倍;
其中,
所述第一电流强度参量为流过所述发射线圈的交流电的电流强度参量,所述第二电流强度参量为流过所述接收线圈的交流电的电流强度参量,Rs为所述发射线圈的线圈等效电阻,Rd为所述发射线圈的线圈等效电阻,n为所述电能接收端的数量,所述电流强度参量为电流峰值或有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矽力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矽力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4217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