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温真空容器气体吸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137823.3 | 申请日: | 2015-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86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23 |
| 发明(设计)人: | 昌锟;赵保志;陈顺中;王晖;王秋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17C11/00 | 分类号: | F17C11/00;F17C13/00;F17C1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关玲 |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真空 容器 气体 吸附 装置 | ||
1.一种低温真空容器气体吸附装置,包括内容器底板(1),冷屏顶板(2)和真空容器上盖板(3),所述的内容器底板(1)、冷屏顶板(2)和真空容器上盖板(3)由内至外平行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吸附装置还包括吸附剂盛装组件(4)和波纹管拉杆座组件(5);吸附剂盛装组件(4)安装于内容器底板(1)上,波纹管拉杆座组件(5)安装于真空容器上盖板(3)的下方,吸附剂盛装组件(4)和波纹管拉杆座组件(5)连成一体。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真空容器气体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附剂盛装组件(4)包括吸附剂盛装筒(41),吸附剂网挡(42),密封板(43),真空封装管(44),安装底板(45)和吸附剂(46);吸附剂(46)放置于吸附剂盛装筒(41)内,吸附剂网档(42)位于吸附剂(46)上方;所述密封板(43)焊接在所述吸附剂盛装筒(41)的上表面,密封板(43)上表面的中心有同轴布置的凸缘(43a)和圆槽(43b),密封板(43)开有封装孔(43c);真空封装管(44)插入所述封装孔(43c)并焊接密封;真空封接后,真空封装管(44)的上端压成扁平状;安装底板(45)位于吸附剂盛装筒(41)的下方;安装底板(45)的右端用于固定所述吸附剂盛装筒(41),左端用于将安装底板(45)与所述内容器底板(1)固定;所述吸附剂盛装筒(41)上端面的中心开有阶梯形圆孔,阶梯形的圆孔由上圆孔(41a)和下圆孔(41b)组成,上圆孔(41a)的直径大于下圆孔(41b)的直径,上圆孔(41a)的底面用于支撑吸附剂网挡(42),下圆孔(41b)用于盛装吸附剂(46)。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温真空容器气体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板(43)上表面的中心有凸缘(43a),密封板(43)的上表面开有圆槽(43b),圆槽(43b)与所述凸缘(43a)同轴;圆槽(43b)的内径至少大于所述凸缘(43a)的直径,圆槽(43b)的宽度为2mm-3mm,圆槽(43b)的底面距离所述密封板(43)下表面0.3mm-0.5mm。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温真空容器气体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装孔(43c)沿径向处于所述密封板(43)的圆槽(43b)外部,不超过所述吸附剂盛装筒(41)上圆孔(41a)的直径范围。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真空容器气体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波纹管拉杆座组件(5)包括波纹管(51),波纹管固定座(52),拉伸杆(53)和连接杆(54);波纹管(51)两端带有直壁段;波纹管固定座(52)为圆环形平板;拉伸杆(53)沿轴向包括螺杆座(53a)和螺杆(53b);波纹管(51)上端的直壁段插入波纹管固定座(52)内孔并焊接密封,拉伸杆(53)从波纹管(51)的下端插入,使得螺杆(53b)贯穿波纹管(51)和波纹管固定座(52),在螺杆座(53a)插入波纹管(51)下端的直壁段后焊接密封;连接杆(54)的一端与螺杆座(53a)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吸附剂盛装组件(4)的密封板(43)上表面的凸缘(43a)相连。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温真空容器气体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杆(53b)的直径小于螺杆座(53a)的外径,螺杆(53b)长度取大值。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真空容器气体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附剂盛装组件(4)的组装方法如下:将真空封装管(44)插入所述密封板(43)上表面的封装孔(43c)并焊接密封,然后将吸附剂(46)放入吸附剂盛装筒(41)的下圆孔(41b),吸附剂网挡(42)放置于上圆孔(41a)底面并焊接固定,再将带有真空封装管(44)的密封板(43)置于所述吸附剂盛装筒(41)上表面并焊接密封,然后通过所述真空封装管(44)对吸附剂盛装筒(41)抽真空并完成真空封结,最后通过螺钉将吸附剂盛装筒(41)固定在安装底板(45)的右端,至此,吸附剂盛装组件(4)组装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3782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LED照明灯
- 下一篇:LNG卫星站用蒸发气增压卸车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