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光发射过渡金属离子掺杂半导体量子点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131080.9 | 申请日: | 2015-03-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303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 发明(设计)人: | 赵家龙;马瑞新;袁曦;李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9K11/62 | 分类号: | C09K11/62 |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22210 | 代理人: | 李外 |
| 地址: | 1360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射 过渡 金属 离子 掺杂 半导体 量子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光发射过渡金属离子掺杂半导体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据ABB报道,全社会用电量2010年是4.2万亿千瓦时,短期来看2015年会增至6.15万亿千瓦时,其中照明约消耗总电能的20%。因此,发展高效照明方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的发展,传统光源由于效率低和成本高等因素会逐步被环保型白光LED所取代,白光LED将作为新一代照明光源。因其具有更高的效率、更长的寿命和快速响应时间等诸多优点。目前,传统白光LED的主流产生方案是将蓝光氮化镓基LED与下转换荧光粉相结合。一方面,市面流行的商业荧光粉(Y3Al5O12:Ce3+)的发射主要在黄绿光区,红光成分较少,这使得基于它的白光LED的显色指数一般小于80,不能满足室内照明的要求(CRI>80);另一方面,荧光粉的颗粒一般较大,在微米量级,这会导致严重的光散射,降低白光LED的效率。因此,我们亟待寻找一种新型材料,用于制备具有高显色性的高效白光LED。
因半导体量子点具有发光波长尺寸可调、荧光量子产率高、颗粒尺寸小、对光的散射少、色彩饱和度高等优点,适合应用于白光LED。此外,通过将红光、绿光硒化镉量子点与蓝光氮化镓基LED相结合,基于量子点的白光LED已经被成功制备。据报道,基于硒化镉量子点的白光LED已经在显示方面得到应用,LED流明效率为41lm/W,而且其色域范围大,甚至超过了100%NTSC色域。然而,重金属元素Cd的毒性较大和小的斯托克斯位移导致的密堆积硒化镉量子点间显著的自吸收和能量传递将会阻碍它们最终的商业化应用。因此,人们希望开发出理想的量子点材料——毒性低、荧光量子产率高、斯托克斯位移足够大,用于制备高效的白光LED。
据文献报道(Nanotechnology 25(2014)435202),无毒的铜掺锌铟硫量子点显示出大斯托克斯位移和高的荧光量子产率(60%—70%),其发光波长可在绿光到红光范围内调谐。将这种铜掺锌铟硫量子点与蓝光氮化镓基LED相结合制备的量子点白光LED,显色指数为95,流明效率为70lm/W。此实验方法需要分别合成绿光和红光量子点,再将绿光量子点、红光量子点与蓝光氮化镓基LED相结合,调配比例实现白光。实验工艺繁琐,操作量大,不易工业化生产。因此,急需寻找一种更适合低成本大批量合成量子点的方法去制备白光LED。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量子点材料毒性大、荧光量子产率低和斯托克斯位移小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双光发射过渡金属离子掺杂半导体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光发射过渡金属离子掺杂半导体量子点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一:将醋酸盐、硫粉和油相溶剂混合,得到混合溶液;
步骤二:在惰性氛围下,将步骤一得到的混合溶液以10~30℃/min的速度加热到200~260℃,并保持此温度10~120min,形成混合液晶核;
步骤三:将反应温度降至100-150℃,然后将锌前驱体溶液加入到步骤二得到的混合液晶核中,并以10~30℃/min的速度加热到220~280℃,保持此温度10~120min,形成硫化锌外壳混合液;
步骤四:将反应温度降至60-100℃,然后将溶剂加入到步骤三得到的硫化锌外壳混合液中,得到双光发射过渡金属离子掺杂半导体量子点。
优选的是,所述的步骤一的醋酸盐选自醋酸铜、醋酸铟、醋酸锰或醋酸锌中的两种或多种。
优选的是,所述的醋酸盐为醋酸锰、醋酸铜、醋酸锌和醋酸铟的混合物。
优选的是,所述的醋酸锰、醋酸铜、醋酸锌和醋酸铟的摩尔比为4:10:100:100。
优选的是,所述的步骤一油相溶剂为正十二硫醇、十八烯胺、十八烯、油胺或油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是,所述的步骤一醋酸盐和硫粉的摩尔比为(0.424~0.44):(0.8~1.6)。
优选的是,所述的步骤三的锌前驱体溶液为醋酸锌溶液或硬脂酸锌溶液。
优选的是,所述的步骤四的溶剂为甲苯、正己烷或氯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师范大学,未经吉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310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