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同品种烧结生产连续切换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23164.8 | 申请日: | 2015-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947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周长强;杨哲;陈虎;林建峰;宋亚男;夏世元;杨鲁光;陈淑龙;王红梅;田富官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16 | 分类号: | C22B1/16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205 | 代理人: | 于晓晓 |
地址: | 250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同 品种 烧结 生产 连续 切换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同品种烧结生产连续切换法,是对烧结生产中不同品种的烧结矿进行连续生产的一种新的方法,是对常规停机排料等烧结生产切换的优化和改进。
背景技术
过去,烧结生产不同品种的烧结矿时,需要从烧结配料室开始进行中和料空仓,停机排料或空出一段间隔,造成了生产的间断,对于烧结矿的质量造成比较大的波动,造成能源的损失和浪费。
一种不同品种烧结生产连续切换法,进行料仓的无缝置换和物料调整的无缝对接。控制切换的料仓料位,计算不同品种烧结(酸性与碱性切换、低铝与高铝切换)物料控制时间,根据每个料仓延时进行无缝对接。根据物料下料的时间延时进行精准控制,从配料室切换中和料起,至圆筒混合机,烧结机,带冷机,成品皮带,成品筛和返矿仓,每一个环节准确记录时间并做好标记,对相关工艺环节进行控制和调整(包括混合料总量,配碳,熔剂比例,圆筒加水量,料层厚度,烧结机速,点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不同品种烧结生产连续切换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料仓的无缝置换和物料调整的无缝对接。
本发明的一种不同品种烧结生产连续切换法技术方案为,进行料仓的无缝置换和物料调整的无缝对接;
进行料仓的无缝置换,无需空仓置换料种,控制切换的料仓料位,计算不同品种烧结物料控制时间,根据每个料仓延时进行无缝对接;
进行物料调整的无缝对接,无需停机,根据物料下料的时间延时进行精准控制,从配料室切换中和料起,至圆筒混合机,烧结机,带冷机,成品皮带,成品筛和返矿仓,每一个环节准确记录时间并做好标记,对相关工艺环节进行控制和调整。
所述的不同品种烧结,为酸性与碱性切换、低铝与高铝切换。
所述的相关工艺环节包括混合料总量,配碳,熔剂比例,圆筒加水量,料层厚度,烧结机速,点火。
所述的一种不同品种烧结生产连续切换法,具体步骤为:
(1)料仓准备
在进行物料切换时提前对需要切换的物料仓仓存进行控制,调整到可以准确计算的仓位;
(2)物料切换
进行切换前的配料计算,使用计算模型计算切换前后的物料比例和用量;
切换配料圆盘时,不同性质的返矿进行料仓置换;这样可以消除不同性质返矿的影响,直接对中和料配加熔剂进行调整。
(3)切换步骤
从配料室切换中和料起,至圆筒混合机,烧结机,带冷机,成品皮带,成品筛和返矿仓,每一个环节准确记录时间并做好标记,对相关工艺环节进行控制和调整,相关工艺环节包括混合料总量,配碳,熔剂比例,圆筒加水量,料层厚度,烧结机速,点火。
碱烧切换为酸烧具体步骤为:
(1)料仓准备
中和料使用常规料堆,配料室使用常规料仓及圆盘;熔剂只使用石灰粉,停用其他所有熔剂,模型配比置0;返矿料仓保持低料位1.0m以下;
(2)物料切换
根据返矿的仓存条件不同,以一个或者1.5个周期消化完为目标,确定返矿配比,根据自动模型计算获得中和料配料量,代入计算模型计算;计算原理为:
需要在酸烧正常生石灰配比基础上减少的比例Y,
Y=(CaO返矿-0.65×SiO2返矿)/CaO石灰粉×M返矿/M中和料。
(3)切换步骤
①混合料总量的调整
碱烧正常料批230t/h,切换为酸烧时降低到140t/h(需要控制好第一个面的废气温度),6小时后根据负压、废气温度情况,提高料批到160t/h,8小时以后达到最大料批190t/h生产;
②熔剂比例的调整
根据生产负荷的不同、烧结机速不同,分三次将熔剂调整到位;
第一个周期(即烧结机带冷机一个循环)按3h,执行计算模型配比;
酸烧返矿入仓后,考虑碱烧返矿留存,按1h执行比正常配比少50%配加石灰粉;
返矿全部置换为酸烧返矿以后,执行正常石灰粉配比;
③水、碳的调整
生产酸烧时,一混圆筒不加污泥灰浆,全部使用生产水(需要提前开泵、阀);二混仅作为调整手段,水量控制在1.5t/h以内;混合料水分按照7.2±0.2%控制;
按照生产碱烧时的燃料配比作为正常配比,切换酸烧时需要增加0.3%左右;
④料层、点火温度、终点温度的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231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钒尾渣大规模利用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钢丝感应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