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可行驶里程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21441.1 | 申请日: | 2015-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73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高科杰;宋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向A一二三系统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刘正君 |
地址: | 311215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行驶 里程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更准确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可行驶里程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大力支持和推动,新能源汽车成为一大发展势头,其中主要以纯电动汽车为主要发展方向。纯电动汽车中,目前以动力电池的SOC(电池荷电状态)来表示电池中的剩余电量,汽车驾驶员根据SOC值来判断电池是否需要进行充电,以及根据SOC值判断车辆的剩余可行驶里程。
但是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SOC值并不能直接反应电池中的剩余能量SOE,而电池可提供的能量才能直接反映车辆的可行驶里程,从司机、客户的使用角度出发来看,电池从100%SOC到50%SOC所能行驶的里程要多于电池从50%SOC到0%SOC所能行驶的里程。这是因为SOC反映的是电池电量,SOE反映的是电池剩余能量,电池电量和电池能量之间是一种非线性的对应关系。电量的计算是通过单位时间内流过电池的电流与时间的积分来计算,而能量则是在电量的基础上再乘上电压,相比较能量的计算上更复杂,因为电压受电流波动影响较大。
如申请号为201210221333.8,名称为一种电动汽车剩余里程估算方法的中国发明申请,该发明申请公开了以下步骤:首先,预先获得驾驶模式下每公里能耗;然后,获取当前电池SOC;最后,根据当前电池SOC与实施驾驶模式下的每公里能耗得出剩余里程。该专利就是采用SOC对可行驶里程数进行估算,这就存在上述的问题,由于电池电量和电池能量之间是一种非线性的对应关系,通过SOC并不能准确的反应汽车剩余可以行驶里程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SOC计算剩余行驶里程数存在不准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准确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可行驶里程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可行驶里程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检测动力电池,获取动力电池当前剩余电量SOC、温度T、最小放电功率P、动力电池最低剩余电量值SOCL、动力电池最高剩余电量值SOCH;动力电池最低剩余电量值SOCL、最高剩余电量值SOCH由系统预先定义,最低剩余电量值SOCL一般为0%,而最高剩余电量值SOCH一般为100%。
步骤二:根据获取的参数分别计算动力电池当前剩余电量SOC、最低剩余电量值SOCL、最高剩余电量值SOCH状态下的放电能量Ec、EL、EH;根据电池当前剩余电量SOC、温度T与开路电压OCV、直流内阻R0、极化内阻Rs之间对应的关系,通过查表可以获得开路电压OCV、直流内阻R0、极化内阻Rs,并根据这些参数计算出电流,根据电流算成电池放电时间,根据放电时间和放电功率得出放电能量。放电能量E、EL、EH的计算方式一样。
步骤三:根据放电能量Ec、EL、EH计算出剩余能量的百分比SOE,然后根据动力电池能量和行驶里程的线性对应关系得出当前车辆的可行驶里程。本发明方法改良了实际应用中电池剩余电量SOC与实际电动汽车行驶里程不成线性对应,不能正确反应汽车可行驶里程数的问题。本发明可以根据SOC值的实时变化实时得出SOE,能正确实时的得到电动汽车可行驶里程,且适用范围广,可以适用任何电池系统。电池能量直接和车辆的行驶里程成线性对应关系,电池能量能更直观的反映当前车辆的可行驶里程。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步骤二中放电能量Ec、EL、EH分别根据以下步骤计算得出:
a.根据动力电池剩余电量值、温度T与开路电压OCV、直流内阻R0、极化内阻Rs之间对应的关系查询获得开路电压OCV、直流内阻R0、极化内阻Rs值;执行系统存储有电池剩余电量值、温度T与开路电压OCV的对应关系表,以及与直流内阻R0、极化内阻Rs的对应关系表。在已知动力电池剩余电量值和温度T情况下,通过查询关系表得出相应的开路电压OCV、直流内阻R0、极化内阻Rs值。
b.检测当前状态下动力电池放电的负载端电压Vt,根据公式
Vt·I=P
Vt=OCV-R0·I-Rs·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向A一二三系统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未经万向A一二三系统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214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石油测井缆芯复用装置
- 下一篇:提捞抽油器托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