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涡流缓速器控制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121130.5 | 申请日: | 2015-03-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26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斌;吴成加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协力仪表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7/28 | 分类号: | B60L7/28;H02P1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涡流 缓速器 控制器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涡流缓速器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单片机和连接于单片机的信号输入模块、指示灯、CAN通讯接口、驱动电路和电流采样电路,其中驱动电路的IGBT模块通过与门电路U3连接到单片机,电流采样电路包括采样电阻R3、缓速器线圈组L、过流保护电路U4和采样信号调理电路U5等。本发明结构简单、性能可靠、通过采集发动机转速、节气门开度、车速和温度等信息,判断当前的车辆载荷状况及制动需求量等,自行调节IGBT模块输出占空比,降低缓速器线圈的电流,从而自动降低输出制动力,实现自动载荷调节控制,保障行车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涡流缓速器控制器。
背景技术
目前,大型车辆的行车制动,普遍采用电涡流缓速器来提高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制动力,电涡流缓速系统分为两个部分,控制电路和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是一组励磁线圈及相应的机械结构组成的机械总成,控制电路通过向执行机构的励磁线圈通入电流,在执行机构的转轴(传动轴)上产生相应的制动力,对车辆执行制动。传统的电涡流缓速器控制器普遍采用分档式控制方式,如图1所示,根据操纵开关(手制动或脚制动信号)的变化,对多组励磁线圈L1、L2、L3、L4进行分批次接通或断开电源,来调节行车制动力;开关管普遍采用英飞凌公司的BTS550功率器件,在开关管导通的瞬间,由于冲击电流较大,使得制动时流过功率器件的电流变化率较大,不利于功率驱动器件的长时间使用,在功率器件长时间通电后,控制器内部工作温度升高,影响产品使用寿命,且使用过程中无法根据载荷变化对电涡流缓速器的制动力做出调整,在车辆轻载及空载时使用效果较差,降低了行车制动的稳定性。
专利名称为: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矩的控制方法及驱动控制器【专利号:ZL201010146019.9】中提到了通过微处理器实时采集车速信号、转子温度信号,当温度正常时,微处理器根据当前档位输出占空比为定值的PWM控制信号,对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矩实行开环控制;当温度超限时,微处理器实行闭环控制,将转子温度控制在门限温度附近,该方法中以温度限值为开环或闭环控制限值,并在分档控制中加入PWM控制,且多级分档+PWM控制后,其产生的制动力矩较小,系统受温度影响较大,当车辆重负荷后,电制动不能提前介入,会产生制动力不足现象,制动效果较差。
采用类似控制方案,专利名称为:联合制动系统电涡流缓速器控制器及控制方法【专利号:ZL201010590330.2】中提到了控制器在制动踏板被踩下后,根据PWM控制信号、踏板位置、汽车速度变化,计算出汽车实时制动力,然后计算汽车所处的坡度,再查表得到制动力比例,对缓速器电磁线圈施加相应占空比的PWM控制信号,实现辅助制动。该方案通过相关信号输入后,计算出汽车的实时制动力,然后再对制动系统施加制动力,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汽车行驶制动力,不仅与车速有关,还与汽车行驶道路等级,道路交通状况(山路、高速、雨、雪)、汽车的载荷状态(空载、重载)等因素相关,由于汽车在平路、爬坡、下坡的加速或制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制动力各不相同,该方案的实际应用效果会因参数计算偏差,其输出的制动效果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可靠,能够根据车辆载荷状态自行改变输出制动力的电涡流缓速器控制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涡流缓速器控制器,包括单片机和连接于单片机的信号输入模块(1)、指示灯(2)、CAN通讯接口(3)、驱动电路(4)和电流采样电路(5),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4)包括与门电路U3和IGBT模块,所述与门电路U3与单片机相连;所述电流采样电路(5)包括采样电阻R3、缓速器线圈组L、过流保护电路U4和采样信号调理电路U5;所述缓速器线圈组L与驱动电路(4)的IGBT模块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缓速器线圈组L还与采样电阻R3和过流保护电路U4相连接;所述过流保护电路U4与采样信号调理电路U5相连接,并分别与单片机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协力仪表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协力仪表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211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