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探测钢轨底部裂纹或缺陷的探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16627.8 | 申请日: | 2015-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981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泽;罗金旺;赖福智;高伟;刘丰;周锦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李彦波 |
地址: | 1000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探测 钢轨 底部 裂纹 缺陷 探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轨探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探测钢轨底部裂纹或缺陷的探伤装置。
背景技术
钢轨是轨道交通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确保行车安全的最重要因素。钢轨探伤是确保钢轨处于安全状态的重要手段。探伤实践中,钢轨底部两个伸展侧面的缺陷很难被发现,这种缺陷极易发展成为断轨。特别是在北方的冬季,钢轨会产生巨大的拉应力,从而加速这种缺陷的发展。
现有技术中,钢轨探伤普遍使用的是超声探测技术。超声探测技术可以探测较大的深度,但是只能探测从轨顶向轨底投影区域的裂纹,对于轨底投影区域外两侧的伤损就很难被发现。通过现场探伤工人反映轨底伤损检测每人每天的检测距离只有50m,工作效率较低。专利号为CN 203479753 U、名称为“利用二次波检测钢轨底部的探伤装置”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用超声进行轨底探伤的新装置,但是该装置还是需要使用耦合剂,只是提高了耦合剂的使用效果,轨底上类似于鱼鳞纹的伤损无法被发现,在进行测量时还是需要与被测物体相接触,因此不能进行高速测量,同时加大器件的损耗。
近年来,我国铁路的运载量每年都在大幅的增加,列车的运行间隔也在不断的缩减。但是,现有技术的超声探伤技术效率低下,无法满足钢轨的探伤需求。此外,现有技术的其它钢轨探伤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射线法有辐射,漏磁法和渗透法均对环境要求高,模式识别法无法探测内伤,声、磁致收缩和纵向超声导波法对浅表层鱼鳞纹不敏感,因此这些方法都存在较大的缺陷。
如何提供一种能够用于探测钢轨底部裂纹或缺陷的探伤装置,进而如何进一步提高钢轨底部探伤的效率和精度,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探测钢轨底部裂纹或缺陷的探伤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探测钢轨底部裂纹或缺陷的探伤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第四支撑柱、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
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都呈L字形;
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分别设置于第一传动机构的两侧,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底端都与第一底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分别设置于第二传动机构的两侧,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的底端都与第二底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第一底板的上端面设有多个凹坑,且每一个凹坑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个立柱。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三支撑柱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二支撑柱与所述第四支撑柱对称设置。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撑柱和所述第四支撑柱都竖直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的形状和结构都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二底板的形状和结构都与所述第一底板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横板;第一横板的上端面设有第一电机和一字排列的第一组齿牙;第一电机的转轴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且第一齿轮能够与第一组齿牙相啮合;第二支撑柱的侧面设有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内设有一字排列的第二组齿牙;第二电机固定设置于第一电机的上端面,第二电机的转轴与第二齿轮固定连接,且第二齿轮能够与第二组齿牙相啮合。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探伤装置还包括第一导气管、第二导气管、第三导气管和第四导气管;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撑柱和所述第四支撑柱的内部都设有一个通孔;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的内部都设有空腔;第一导气管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柱内部的通孔,第二导气管穿过所述第二支撑柱内部的通孔,且第一导气管的底端和第二导气管的底端都与所述第一底板的内部空腔连通;第三导气管穿过所述第三支撑柱内部的通孔,第四导气管穿过所述第四支撑柱内部的通孔,且第三导气管的底端和第四导气管的底端都与所述第二底板的内部空腔连通。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底板的一侧面设置有多个排气口。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底板的底面设有多个滚轮。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底板的底面设有四个对称分布的所述滚轮。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与现有技术的探伤装置相比,本发明的所述探伤装置能够对钢轨底部的伤损进行快速、稳定的检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检测精度,并且能够同时检测核伤、裂纹和鱼鳞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166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