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探测钢轨底部裂纹或缺陷的探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116627.8 | 申请日: | 2015-03-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981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 发明(设计)人: | 刘泽;罗金旺;赖福智;高伟;刘丰;周锦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李彦波 |
| 地址: | 1000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探测 钢轨 底部 裂纹 缺陷 探伤 装置 | ||
1.一种用于探测钢轨底部裂纹或缺陷的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探伤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柱(11)、第二支撑柱(12)、第三支撑柱(13)、第四支撑柱(14)、第一传动机构(31)、第二传动机构(32)、第一底板(41)和第二底板(42);
第一底板(41)和第二底板(42)都呈L字形;
第一支撑柱(11)和第二支撑柱(12)分别设置于第一传动机构(31)的两侧,第一支撑柱(11)和第二支撑柱(12)的底端都与第一底板(4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第三支撑柱(13)和第四支撑柱(14)分别设置于第二传动机构(32)的两侧,第三支撑柱(13)和第四支撑柱(14)的底端都与第二底板(4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第一底板(41)的上端面设有多个凹坑(411),且每一个凹坑(41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个立柱(4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探测钢轨底部裂纹或缺陷的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31)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32)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底板(41)与所述第二底板(42)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柱(11)与所述第三支撑柱(13)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二支撑柱(12)与所述第四支撑柱(14)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探测钢轨底部裂纹或缺陷的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11)、所述第二支撑柱(12)、所述第三支撑柱(13)和所述第四支撑柱(14)都竖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探测钢轨底部裂纹或缺陷的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32)的形状和结构都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31)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探测钢轨底部裂纹或缺陷的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42)的形状和结构都与所述第一底板(41)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探测钢轨底部裂纹或缺陷的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31)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横板(311);
第一横板(311)的上端面设有第一电机(313)和一字排列的第一组齿牙(312);第一电机(313)的转轴与第一齿轮(314)固定连接,且第一齿轮(314)能够与第一组齿牙(312)相啮合;
第二支撑柱(12)的侧面设有第一凹槽(121),且第一凹槽(121)内设有一字排列的第二组齿牙(122);
第二电机(315)固定设置于第一电机(313)的上端面,第二电机(315)的转轴与第二齿轮(316)固定连接,且第二齿轮(316)能够与第二组齿牙(112)相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探测钢轨底部裂纹或缺陷的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伤装置还包括第一导气管(21)、第二导气管(22)、第三导气管(23)和第四导气管(24);所述第一支撑柱(11)、所述第二支撑柱(12)、所述第三支撑柱(13)和所述第四支撑柱(14)的内部都设有一个通孔;所述第一底板(41)和所述第二底板(42)的内部都设有空腔;第一导气管(21)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柱(11)内部的通孔,第二导气管(22)穿过所述第二支撑柱(12)内部的通孔,且第一导气管(21)的底端和第二导气管(22)的底端都与所述第一底板(41)的内部空腔连通;
第三导气管(23)穿过所述第三支撑柱(13)内部的通孔,第四导气管(24)穿过所述第四支撑柱(14)内部的通孔,且第三导气管(23)的底端和第四导气管(24)的底端都与所述第二底板(42)的内部空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探测钢轨底部裂纹或缺陷的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41)的一侧面设置有多个排气口(413)。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用于探测钢轨底部裂纹或缺陷的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41)的底面设有多个滚轮(41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探测钢轨底部裂纹或缺陷的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41)的底面设有四个对称分布的所述滚轮(4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1662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