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写入式二维微流控液滴阵列化装置、用途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113161.6 | 申请日: | 2015-03-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266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3 |
| 发明(设计)人: | 杜文斌;董立兵;乔雨歆;沈超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写入 二维 微流控液滴 阵列 化装 用途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流控芯片分析领域,特别涉及写入式二维微流控液滴阵列化装置、用途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微流控芯片分析以分析化学和分析生物化学为基础,以微机电加工技术为依托,以微管道网络为结构特征,把试样的采集、预处理、分离、反应、检测等部分集成在几平方厘米的面积内,从而快速、高效地实现试样的分离、分析及检测。自九十年代初提出微全分析系统以来,微流控芯片分析(Microfluidic Analysis)一直处于最活跃的发展前沿,代表着二十一世纪分析仪器微型化、集成化的发展方向。
液滴生成是微流控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界和材料界,通过两相液流之间通过一定角度互相挤压,使其中一相连续液流断裂形成液滴。使液滴的制备主要有2种方式:正交结构(T-junction)、流式聚焦(Flow-focusing)。T正交(T-junction)液滴生成依靠分散相(通常为水相)垂直地引入到不相溶的连续相(通常为油或气体)中,在两相的界面处分散相被连续相“切割”生成液滴。Thorsen等(T.Thorsen,R.W.Roberts,F.H.Arnold,Phys Rev Lett,2001,86:4163)首次使用正交结构芯片并以水为分散相、油为连续相制备液滴。不同于“T”型芯片的正交构型,流动聚焦是把3条流路聚焦于一个孔道中外围流路中注入连续相,而分散相从两条连续相中央的孔道引入外围两连续相流路,通过施加压力和黏滞力把中间的分散相切分为液滴。Anna等(S.L.Anna,N.Bontoux,H.A.Stone,Appl Phys Lett,2003,82:364)使用流式聚焦芯片首次对液-液体系液滴的生成进行了研究,并使用该构型的芯片制备了单分散和多分散的液滴乳液。
液滴阵列是液滴按一定规则排布在固定位置的一种形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1)动态连续监测的需要,如晶体生长,细胞生长,组织发育。(2)大批量筛选和条件优化的需要,通过调节液滴组成和比例, 以及引入大批量试剂进行基于液滴的筛选,对于这些筛选反应的条件跟踪,需要一个空间定位的阵列化存储系统。(3)选择性提取的需要,对于大规模液滴筛选和反应优化实验,往往要求能够对优选条件进行提取分析,阵列化的液滴相对于无序存储的液滴有利于实现定位提取。(4)大批量检测的需要,在将液滴筛选分析与质谱,色谱,电泳等仪器联用的过程中,阵列化的液滴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的大批量液滴检测分析。
将液滴做成阵列的形式,可以方便的对液滴进行无干扰的检测和定位。在阵列化的液滴序列中,液滴按阵列排列,可以很方便的定位某一个具体的液滴并对其做出检测与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131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润膜器用膜片放置台
- 下一篇:用于制备醋酸乙烯酯的高选择性壳浸渍催化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