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写入式二维微流控液滴阵列化装置、用途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113161.6 | 申请日: | 2015-03-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266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3 |
| 发明(设计)人: | 杜文斌;董立兵;乔雨歆;沈超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写入 二维 微流控液滴 阵列 化装 用途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写入式二维微流控液滴阵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滴输出装置、液滴附着装置;
所述液滴输出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液滴写入头;
所述液滴写入头由所述液滴输出装置沿其液滴出口通道与所述液滴附着装置的接触面成夹角切割制得所述液滴输出装置为微流控液滴芯片;所述微流控液滴芯片为T型通道或十字通道芯片;
所述液滴写入头包括微流控液滴芯片和耦合于所述微流控液滴芯片的毛细管;或者,
所述液滴写入头由微流控液滴芯片切割制得,所述微流控液滴芯片输出口一端为台阶面,所述台阶面具有竖直方向的第一台阶面、第二台阶面和水平方向的第三台阶面,所述第三台阶面为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腰与较长的底之间的夹角为30°;所述微流控液滴芯片的输出口位于第二台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写入式二维微流控液滴阵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液滴写入头的移动控制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写入式二维微流控液滴阵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液滴附着装置的移动控制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写入式二维微流控液滴阵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滴写入头由所述液滴输出装置切割制得或在所述液滴输出装置耦合毛细管制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写入式二维微流控液滴阵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滴写入头由所述液滴输出装置耦合毛细管制得,所述毛细管的出口沿其与所述液滴附着装置的接触面成夹角切割制得。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写入式二维微流控液滴阵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滴写入头由所述液滴输出装置连接毛细管制得,所述液滴写入头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与液滴写入头并排沿于移动轨迹设置,设置顺序与移动轨迹方向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写入式二维微流控液滴阵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滴写入头由所述液滴输出装置连接毛细管制得,所述毛细管嵌套于圆形支管内,所述圆形支管与所述液滴附着装置的接触面成夹角,所述圆形支管的倾斜方向与所述液滴写入头的液滴生成方向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写入式二维微流控液滴阵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滴附着装置的表面经硅烷化处理后装载矿物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写入式二维微流控液滴阵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滴输出装置的移动控制装置的运行轨迹为螺旋形或任意曲线、直线或折线,以及这些线型的连续或非连续组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写入式二维微流控液滴阵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滴附着装置的移动控制装置包括平移台和转动台。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写入式二维微流控液滴阵列化装置用于制备液滴传感器阵列、光学透镜阵列、大规模单细胞培养、菌种分离、数字PCR定量分析、作为液滴微流控的阵列化存储系统或作为液滴微流控的阵列化筛选系统的应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写入式二维微流控液滴阵列化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滴输出装置在所述液滴附着装置表面运动,液滴按照所述液滴输出装置的运动轨迹,在所述液滴附着装置表面形成二维液滴阵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1316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润膜器用膜片放置台
- 下一篇:用于制备醋酸乙烯酯的高选择性壳浸渍催化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