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特种场景侦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12613.9 | 申请日: | 2015-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49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黄剑明;杜文元;黄建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 | 分类号: | G05B19/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黄晓庆 |
地址: | 51031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特种 场景 侦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急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特种场景侦测系统。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虽然信息技术已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特种场景的侦测技术还比较落后。特种场景指的是那些具有危险威胁的地域和空间,包括狭小空间、隐蔽空间和救援或反恐人员难以进入的相关场景。这是因为,一方面受到空间限制,另一方面受到潜在危险的威胁,难以及时观测或捕获目标。比如救援人员在面对绑匪执行解救人质等任务时,有可能无法探明建筑物内部的情况;在面临火灾现场时,消防队员难以深入到建筑物内部查找是否有被困人员;在面临恐怖分子试图利用炸弹、有毒气体或放射性物品等制造恐怖事件时,救援人员无法侦测到危险物品的有效特征和类型;在恐怖事件灾难现场,往往难以查找是否有生命迹象。诸如此类,不可避免地妨碍了救援现场的处理策略制定,耽误了救援事件的处理时间,从而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一种特种场景侦测系统,其可以准确地对特种场景事故现场的场景侦测,提高遭遇突发性事故时的应变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特种场景侦测系统,包括侦测终端、发射器和球状传感器,所述发射器用于将所述球状传感器发射到特种场景,所述球状传感器用于侦测所述特种场景的信息,并将侦测所得的侦测数据通过无线方式发送到所述侦测终端。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其可以通过发射器将球状传感器发射到特种场景,球状传感器可以在特种场景对该场景内的信息进行侦测,侦测所得的数据可以通过无线方式发送到侦测终端,从而可以准确地对特种场景的现场进行场景侦测,在此基础了提高了遭遇突发性事故时的应变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特种场景侦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个实施例中的发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个实施例中的球状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球状传感器中的各模块的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一个实施例中的侦测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另一个实施例中的侦测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图1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特种场景侦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系统包括:侦测终端3、发射器1和球状传感器2,该球状传感器2可以包括一个以上的多个,本实施例中出于方便说明的目的,是以一个为例进行说明。发射器1用于将球状传感器2发射到特种场景,球状传感器2用于侦测特种场景的信息,并将侦测所得的侦测数据通过无线方式发送到侦测终端3。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其可以通过发射器1将球状传感器2发射到特种场景,球状传感器2可以对该特种场景内的信息进行侦测,侦测所得的数据可以通过无线方式发送到侦测终端3,从而可以准确地对特种场景的现场进行场景侦测,在此基础了提高了遭遇突发性事故时的应变能力。
图2中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的发射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发射器1可以包括有弹射装置11、掷弹筒12以及用以容纳球状传感器2的空腔(图中未示出)。在需要对特种场景进行侦测时,将球状传感器2置于发射器1的空腔内,通过弹射装置11促使掷弹筒12动作,由掷弹筒12将球状传感器2弹射至所需要侦测的地方。通过发射器1将球状传感器2弹射至所需侦测的地方,力度大,不仅弹射距离远,且准确性也较高,可以准确地对特种场景的现场进行场景侦测。发射器1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采用任何可能的方式进行,包括但不限于气压、液压、火药以及弹簧等,在此不再详加说明。
图3中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的球状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球状传感器2包括抗冲击振动防护外壳21以及设置在该抗冲击振动防护外壳21内的无线收发模块22、无线遥控模块23、编解码模块24以及一个以上的传感器模块25,无线遥控模块23、编解码模块24以及各传感器模块25设置在抗冲击振动防护外壳21的内部,无线收发模块22可以设置在抗冲击振动防护外壳21的内部,也可以设置在抗冲击振动防护外壳21的外表面,以实现无线通信功能。该无线收发模块22可以采用天线等设备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126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