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识别油门当刹车踩行为并转换为刹车的双保险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111395.7 | 申请日: | 2015-03-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090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刚;苏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B60K26/02 | 分类号: | B60K26/02;B60T7/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11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识别 油门 刹车 行为 转换 保险装置 | ||
1.一种能识别油门当刹车踩行为并转换为刹车的双保险装置,包括油门踏板(70),油门踏板支撑臂(71)、支撑架(72)、驾驶舱壁板(74)和驾驶舱底板(7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置底座(10)、转动板(20)、电磁锁头(30)、棘齿条(40)、棘齿条定位架(50)、踏板开关(60);
所述装置底座(10)设置在油门踏板(70)踩踏面的下方,装置底座(10)上设置有转动板定位块(11)、转动板限位块(12)和限位弹簧条(27);
转动板定位块(11)和转动板(20)之间通过小转轴(21)实现转动连接;
所述棘齿条定位架(50)上设置有定位槽(51)和限位调节螺栓(53),棘齿条(40)与棘齿条定位架(50)焊接成一个整体;棘齿条定位架(50)安装在油门踏板支撑臂(71)上,棘齿条(40)的两条弧属于同心圆,其圆心在油门踏转轴线(73)上;
所述装置底座(10)与转动板(20)之间设置有弹簧圈(15);
所述装置底座(10)、转动板(20)和棘齿条限位块(32)上分别开设有下通孔(13)、上通孔(23)和限位通槽(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识别油门当刹车踩行为并转换为刹车的双保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棘齿条定位架(50)在油门踏板支撑臂(71)固定后,棘齿条(40)位于下通孔(13)、上通孔(23)和限位通槽(33)之中,棘齿条(40)随油门踏板(70)运动时,任何部位都不与下通孔(13)、上通孔(23)和限位通槽(33)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识别油门当刹车踩行为并转换为刹车的双保险装置,其特征在于,棘齿条(40)设置在油门踏板(70)的踩踏面下方,随油门踏板(70)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识别油门当刹车踩行为并转换为刹车的双保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20)上设置有弹簧限位块(22)、第一开关定位块(24)、第二开关定位块(25)、卡位板(26)、电磁锁头(30)和棘齿条限位块(32);所述第一开关定位块(24)上固定电磁锁控制开关(34)和副刹控制开关(36),所述第二开关定位块(25)上固定发动机控制开关(38)。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识别油门当刹车踩行为并转换为刹车的双保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锁头(30)通电时,锁舌(31)被电磁铁吸引缩回电磁锁头(30)中;所述电磁锁头(30)断电后,锁舌(31)弹出并压向棘齿条(40),阻止棘齿条(40)朝驾驶舱壁板(74)方向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识别油门当刹车踩行为并转换为刹车的双保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31)的刃口斜面与棘齿条(40)的棘齿斜面相匹配,锁舌(31)弹出时,其刃口能嵌入棘齿槽中,使棘齿条(40)只能单向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识别油门当刹车踩行为并转换为刹车的双保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20)因外力脱离转动板限位块(12)朝装置底座(10)靠近时,安装在转动板(20)上的电磁锁控制开关(34)和副刹控制开关(36)被触发,电磁锁控制开关(34)由导通转换为断开,副刹控制开关(36)由断开转换为导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识别油门当刹车踩行为并转换为刹车的双保险装置,其特征在于,卡位板(26)与限位弹簧条(27)之间形成卡扣结构,当外力迫使转动板(20)与装置底座(10)相接触时,限位弹簧条(27)脱离卡位板(26)的约束而自动复位,卡齿(27a)回弹并卡住卡位板(26)使转动板(20)不能复位,同时,卡齿(27a)上端将发动机控制开关(38)触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识别油门当刹车踩行为并转换为刹车的双保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开关(60)安装在油门踏板(70)下方,踏板开关(60)与电磁锁控制开关(34)串联,共同控制电磁锁头(30)的电源;踏板开关(60)为常断开状态,受压后由断开转换为导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1139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纯电动车的上电和下电方法
- 下一篇:锻造结构的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托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