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路基强夯加固效果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05289.8 | 申请日: | 2015-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954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郑长安;姜华;陈宇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3/046 | 分类号: | E02D3/046;E02D1/00;E02D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恒律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09 | 代理人: | 章社杲,卢军峰 |
地址: | 410015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路基 加固 效果 评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路路基、铁路路基建设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路基强夯加固效果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强夯法具有冲击力大、加固效果显著、施工方便快捷等特点,在路基处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长期以来,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对强夯加固路基效果进行了很多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目前,评价路基强夯加固效果主要采用以下试验方法:载荷板试验、动力触探试验和面波试验(瑞利波法)。采用载荷板试验可靠性高,但时间长、检测工程量大、成本高;而动力触探试验测试点间距过大时,容易漏测路基较薄弱部位,且受填料和路基性能影响大,特别土石混填路基和填石路基强夯处理后表层相当致密,不容易进尺,深层遇到未击碎的块石时,也会遭遇进尺困难问题,只有采用重型或超重型动力触探才具有可行性。瑞利波法作为一种快速无损检测技术,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检测点可根据需要随意调节,检测结果直观易懂和可获取总貌等优点,作为大面积广泛检测的手段近年来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该方法需要建立波速和检测指标之间的回归关系,由于路基填料多样,变异性大,回归方程的代表性往往存在一定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简便、效率较高、费用较低的路基强夯加固效果评价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路基强夯加固效果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整平测试点位,
(S2)测定测试点位的路基动态模量EPi,
(S3)强夯,
(S4)整平强夯点位,测定强夯点位的路基动态模量EPi+1,以及
(S5)计算动态模量比N=EPi+1/EPi,其中,若N≤1.05,则强夯工作结束;若N>1.05,重复步骤(S3)、(S4)、(S5),直至N≤1.05。
根据本发明,采用PFWD测定测试点位的路基动态模量。
根据本发明,在采用PFWD测定测试点位的路基动态模量的步骤中还包括如下子步骤:
(S201)将10kg的落锤提升至固定高度,然后释放使得落锤自由下落,
(S202)使得落锤冲击承载板产生冲击荷载,在冲击荷载作用下,使得承载板产生竖向位移,以及
(S203)通过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分别记录冲击荷载和竖向位移,并根据冲击荷载和竖向位移的峰值确定路基动态模量。
根据本发明,路基包括地基、路堤、路堑或半填半挖路基。
根据本发明,路基的填料类型包括可以作为路基填料的土质。
根据本发明,路基填料包括黏性土、砂性土、砂、碎石土、碎石、红砂岩或红黏土。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路基强夯加固效果的评价方法,即利用动态模量比N来评价路基强夯加固效果,试验仪器采用PFWD,包括如下步骤:(S1)整平测试点位,(S2)测定测试点位的路基动态模量EPi,(S3)强夯,(S4)整平强夯点位,测定强夯点位的路基动态模量EPi+1,以及(S5)计算动态模量比N=EPi+1/EPi,其中,若N≤1.05,则强夯工作结束;若N>1.05,重复步骤(S3)、(S4)、(S5),直至N≤1.05。本发明的强夯加固效果评价方法具有概念清晰,应用简便,效率高、费用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路基强夯加固效果评价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路基强夯加固效果评价方法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路基强夯加固效果评价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整平测试点位,
(S2)测定测试点位的路基动态模量EPi,
(S3)强夯,
(S4)整平强夯点位,测定强夯点位的路基动态模量EPi+1,以及
(S5)计算动态模量比N=EPi+1/EPi,其中,若N≤1.05,则强夯工作结束;若N>1.05,重复步骤(3)、(4)、(5),直至N≤1.05。
具体地,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便携式落锤弯沉仪(PFWD)测定测试点位的路基动态模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未经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052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锁锚固纤维锚杆及施工方法
- 下一篇:全自动水面蓝藻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