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冬笋壳制备木糖醇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103334.6 | 申请日: | 2015-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623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 发明(设计)人: | 杨胜利;张慧;羊悦;祝燕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P7/18 | 分类号: | C12P7/18;C12R1/74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王兵 |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冬笋 制备 木糖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冬笋壳制备木糖醇的方法:原料冬笋壳先用硫酸水解,所得水解液再用CaCO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木糖醇的制备方法,利用农业废弃物竹笋壳清洁生产木糖醇的方法。
(二)背景技术
木糖醇研究生产历史较早的国家主要是拥有丰富白桦树资源的芬兰、俄罗斯等欧洲国家,因此这些国家成为木糖醇生产大国。这些国家直至今日仍沿用传统的桦木蒸煮法来生产木糖醇——用白桦木片经水蒸气蒸煮后得到粗糖液,再经精制即可得到结晶木糖醇产品。该方法不仅要消耗大量森林资源,而且产品收率低,故直到上世纪80年代的全球木糖醇总产量始终徘徊在1万吨左右。
起初生产木糖醇都采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存在诸多弊端。1966年Onishi和Suzuki首次报道了酵母菌能够利用D-木糖生产木糖醇后,国际上许多学者都对发酵法生产木糖醇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目前的研究发现,一些细菌、酵母菌以及某些真菌能将木糖转化,生成木糖醇。其中,酵母菌是最有效的木糖醇生产菌。相较于传统的木糖醇生产方法,利用酵母还原木糖生成木糖醇是一条更为经济的工艺路线,因为发酵生产木糖醇无需化学法所必不可少的木糖纯化步骤,还可以简化木糖醇的分离步骤。此外,以酵母细胞作为木糖氢化的催化剂其过程耗能也较低。尽管某些天然利用木糖的微生物如树干毕赤氏酵母,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木糖醇,但将其直接用于工业生产则存在着许多局限性。首先,对这些酵母菌而言,木糖是碳源及能源物质,有相当部分的木糖要转变为生物量,影响木糖醇得率的提高;其次,这些微生物往往对木质纤维材料水解物中的毒性成分,如糠醛抗性很低,难以适应工业生产的要求;而且某些这类微生物的自身特性(如产生毒素等)不适用于食品及相关工业。酿酒酵母是公认的安全性微生物,应用于食品发酵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发酵工艺成熟,是理想的工业生产菌株,且自身不具有代谢木糖的能力。木糖还原酶转化木糖为木糖醇,是木糖代谢的第1步。在酿酒酵母工业菌株中稳定高效表达木糖还原酶基因,是构建酿酒酵母木糖醇生产菌株的基本策略。近年来国外学者进行了许多相关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将木糖醇磷酸脱氢酶基因整合到枯草芽孢杆菌细胞中的(Mira Povelainen,2007年);有以谷氨酸棒杆菌做为宿主的(So-Hyun Kim,2010年);但是更多的是将毕赤酵母木糖还原酶基因整合到酿酒酵母细胞内(Xiaoran Zhang,2010年;Eun-Joong Oh,2012年;Soo Rin Kim,2012年),并得到很好地表达。
本项目拟以竹笋壳为原料,采用生物转化法生产木糖醇,可省去多次提纯、精制步骤,提高木糖利用率和木糖醇转化率,实现木糖醇低成本的关键技术突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我国木糖醇国际占有量和竞争力。
(三)发明内容
为了得到质量高、成本低廉的木糖醇,本发明提供一种原材料新颖、反应条件温和、成本低、绿色生产、环境友好,易于实现工业化的木糖醇的制备方法。
竹笋壳分为春笋壳和冬笋壳等品种,春笋壳颜色深会加重木糖醇的颜色,增加脱色炭的消耗,加大成本,所以选用冬笋(Phyllostachys pubescens)壳作原料。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冬笋壳制备木糖醇的方法,所述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1)水解:将原料冬笋壳洗净,烘干后破碎,置于水解釜中,加入原料冬笋壳质量3~4倍的水,煮沸90~120min,排水后再加入原料冬笋壳质量5~6倍的0.5wt%~1wt%硫酸,即0.5wt%~1wt%硫酸水溶液,在120~130℃,0.1~0.15MPa的条件下水解3~5h,得到水解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033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